1989年,美国为了证实时间是否存在,特意让一名少妇在封闭的地下洞穴内,按照计划要生活210天,结果130天后工作人员发现她双眼呆滞,面容憔悴的坐在角落里,只好将她带了出来,她一开口让当场所有人汗毛倒立。 时间这东西,平时我们靠太阳、钟表来感知,可要是把这些全拿掉,人会怎么样?1989年,NASA对这个问题着了迷。当时正值冷战后期,空间探索热火朝天,科学家们想研究长期隔离对人的影响,尤其是时间感会不会彻底崩掉。他们选中了Stefania Follini,一个34岁的意大利室内设计师。她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什么特训过的高手,就是个普通人,自愿参加这个实验。NASA觉得她挺合适,因为她心理稳定,又对冒险有点兴趣。 实验地点定在新墨西哥州一个叫卡尔斯巴德溶洞的地方。这洞穴深得很,天然隔绝外界,光线、声音、温度都控制得死死的。Follini住进一个特制的舱里,里面有床、桌子、简单的厨房,还有厕所,但没有任何能提示时间的东西。没有窗户,没有日夜交替,连吃饭睡觉都得靠自己摸索规律。NASA想看看,在这种环境下,人体生物钟会怎么调整,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她还能跟外界联系,但只能通过电脑,而且工作人员不会透露任何时间信息。 刚开始,Follini还挺适应。她给自己安排了些日常活动,像画画、读书、做点手工,尽量让自己有点事干。可时间一长,麻烦就来了。没有日夜循环,她的睡眠开始乱套,有时睡20多个小时,有时根本睡不着。吃饭也没了规律,饿了就吃,吃完也不知道下一顿啥时候。她还得定期做些测试,比如反应速度、记忆力啥的,数据都传给外面的科学家。到了第100天左右,她的状态明显下滑,情绪低落,动作也慢了。NASA本来计划210天,但第130天,他们看不下去了。 为啥130天就喊停?数据显示,Follini的身体和心理都撑不住了。她的心率变得不稳定,体重掉了不少,维生素D严重缺乏,毕竟没晒过太阳。更离谱的是,她的时间感完全乱了。出来时,她以为自己才待了60多天,可实际上已经过了130天。这时间差把科学家都惊呆了。她的生物钟彻底紊乱,连说话都慢吞吞的,眼神呆滞,像丢了魂一样。工作人员赶紧把她带出来,怕再拖下去会出大事。 出了洞穴,Follini的状态让人揪心。她花了好几周才慢慢恢复正常作息,但那130天的经历在她身上留下了印记。她说,隔离最难受的不是寂寞,而是那种“时间没了”的感觉。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科学家给她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的内分泌系统受了影响,尤其是褪黑素分泌乱了套。不过,她心理素质挺强,慢慢调整回来了。后来她回忆说,这辈子都不会再干这种事了。 这个实验虽然没到210天,但数据还是挺值钱的。科学家发现,人的生物钟真会因为没外界的“校准”而失灵,时间感完全靠不住。这对太空探索有启发,比如宇航员在火星上待几个月,日夜周期跟地球完全不一样,会不会也这样?但实验也暴露了问题:人不是机器,隔离太久,身体和精神都扛不住。NASA后来调整了研究方法,更多考虑人的极限。 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开始嘀咕:这种实验是不是太冒险了?Follini是自愿的没错,可科学家有没有低估隔离的风险?130天就搞成这样,要是真待满210天,会不会更惨?有人觉得,为了科学进步,这点牺牲可以接受;但也有人说,人命比数据重要,不能拿人当小白鼠。这种争论到现在也没停过,尤其是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大家还在反思那条线到底画在哪。 咱们普通人可能不会被关洞里,可这实验也挺接地气的。你有没有过那种日子,忙得天昏地暗,连时间都忘了?或者宅在家几天不出门,感觉一天跟一年似的?Follini的经历告诉咱们,时间这玩意儿不只是钟表上的数字,它还跟咱们的身体、心态绑得死死的。没了个参照物,日子就容易乱套。这也许是现代人老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原因之一吧。
1986年,在推迟发射七次后,NASA拒绝了工程师再次推迟发射的建议,将价值12
【20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