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友开始考虑轻航母:俄罗斯航母舰队还有未来吗? 几天前,有消息称俄罗斯唯一一艘

小理寺看全世界 2025-07-14 11:37:13

俄友开始考虑轻航母:俄罗斯航母舰队还有未来吗? 几天前,有消息称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已暂停,该舰可能永远无法重返海上。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舰载航空兵的发展也将就此终结? “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早就不容乐观。该舰于1985年下水,1991年1月20日正式服役,正值苏联解体前夕。乌克兰当时宣告独立,并试图对该舰提出主权要求,俄方紧急将其调往北方舰队驻地,未等完成全部海试,也未配齐完整舰员。这一决定实际上也成为其衰落的开端。 由于北方舰队缺乏配套的岸基保障设施,无法为这样的大型舰艇提供足够的能源、供暖和维护支持,长期处于极地环境使舰体资源快速损耗。在整个服役生涯中,“库兹涅佐夫”仅执行过7次实战部署任务,此后便频频进入大修状态。 其最后一次出海是在2017年,前往地中海参与对叙利亚境内恐怖组织的打击任务,但在非战斗状态下损失了两架舰载机。此后该舰返回国内进行大修并计划进行深度现代化改造,目标是将其彻底转变为一艘“真正的航母”。但一连串事故再度拖累进度: 2018年:维修期间,随同船坞PD-50一同几近沉没; 2019年:燃料泄漏引发重大火灾,造成5亿卢布损失; 2022年:再次发生火灾; 2024年:部分舰员被编入“护卫舰”机械化营,调往乌克兰战区。 尽管如此,这艘命运多舛的航母仍被俄罗斯视为“国家荣誉”的象征。然而,问题在于:它是否仍能应对现代战争的挑战? 如今,特别军事行动已持续至第四年,战场上的主角已变成造价低廉的“自杀式无人机”。俄罗斯海军在黑海战场上并未展现出强大实力,反而在无人机攻击面前屡受挫败。而“库兹涅佐夫”的维修费用极高,连最高统帅都提出需控制国防预算。更现实的是,即使完成再深度的现代化改装,也难以显著延长其服役寿命。 “库兹涅佐夫”未来最多或能再撑15年。问题是:之后怎么办?如果它注定是俄罗斯航母发展的终点,是否值得继续在这艘“财政黑洞”上投入巨资? 若实话实说,“库兹涅佐夫”是一个没有前景的项目。只有在存在清晰可行的国产航母使用理念、配套舰载机和实际部署需求的前提下,保留它才有意义。否则,这种无休止的维修与升级就难以自圆其说。 那俄罗斯航母舰队的现实未来应是怎样? 我们无法指望建造类似美国“尼米兹”级或“福特”级的大型核动力航母,这早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相比之下,参考土耳其或日本的“轻航母”模式,或许是更具性价比的现实选择。 例如,土耳其的“阿纳多卢”号(TCG Anadolu)两栖攻击舰,基于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级设计,其母型又来自美国“黄蜂”级。土耳其原计划为该舰配备12架F-35B短距起降/垂直降落战斗机,将其作为轻型航母使用。但在因采购俄制S-400防空系统而被美国排除出F-35项目后,土方转而开发配套的攻击型无人机。这一转型被普遍认为极具前景。 这类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可用于部署固定翼或旋翼无人机,用于侦察与打击;舰艉的坞舱还可搭载水面/水下无人艇,实现多用途集成。考虑到克里米亚刻赤造船厂已开工建造两艘23900型两栖攻击舰(“伊万·罗戈夫”号与“米特罗凡·莫斯卡连科”号),俄罗斯完全可以把这些舰艇从两栖攻击平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无人机航母”。 与此同时,日本“隐性航母”模式也值得借鉴。由于战后宪法限制,日本最初将“出云”号与“加贺”号命名为“直升机驱逐舰”,但实质上它们的排水量高达2.7万吨,舰体外形接近航母。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日本不仅为其加装舰艏滑跃甲板,还正式决定将其改装为轻型航母,用于部署F-35B战机。不久后,日本将拥有两艘具备实际战斗力的轻航母,共计可搭载24架五代机,这将对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构成实际威胁。 从理论上说,俄罗斯也可采用类似路径,先建设可部署反潜直升机的多用途驱逐舰或轻型航母平台,并为其配套研发新一代垂直起降战斗机,例如复活雅克-141项目,采用现代航电和发动机技术升级。 这将成为俄罗斯未来15–20年内最现实的解决方案。既避免大型核航母的巨额建设与维护成本,又能紧跟“无人化”作战潮流,同时保留有限的有人舰载航空兵战力。前提是,俄罗斯愿意付诸实施。

0 阅读:0
小理寺看全世界

小理寺看全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