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对中国三大贡献:将斯大林时期赖着不给的旅顺港归还、为中国提供百万吨粮食、还帮中国建立首个原子反应堆。然而也因为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这是为何? 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对他的印象确实挺复杂的。他既不是十足的好人,也说不上是彻底的坏人。毕竟在他当政那几年,确实给中国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但后来也因为他的种种做法,中苏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几乎到了彻底决裂的地步。 比如说,当年苏联占着旅顺港迟迟不归还,中国人心里一直不太痛快。后来赫鲁晓夫上台,才算把这件事给解决了,旅顺港顺利交还中国。 在当时那个背景下,这是一件很有象征意义的事儿,毕竟那会儿中国刚建国不久,能收回一个曾经被外国占着的港口,确实挺振奋人心的。 还有一次就是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全国范围内闹饥荒,粮食短缺特别严重。那时候赫鲁晓夫主动出手,给中国送来了不少粮食。 据说数量上百万吨,正是靠这批粮食,很多人才能熬过那几年最艰难的日子。虽然这事可能也有苏联自己利益上的考量,但中国确实从中得到了实际的帮助。 当时中国在核技术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苏联派来了技术人员,带着图纸和经验,一点点地教中国科学家怎么建设、怎么运作。这为后来中国自己的原子弹研发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起步阶段。 如果只看到这些,赫鲁晓夫应该算是个“朋友”。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问题就在于,他的很多想法和行为方式,慢慢让中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他上台后不久就在苏联搞起了“去斯大林化”,公开批评斯大林,连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很多传统方式也提出了质疑。这在苏联内部是他的政治选择,可到了中国这边,就让人觉得他太激进了。 更让人反感的是,赫鲁晓夫一度试图让中国接受一些几乎等于丧失自主权的合作方式。他提出要建个长波电台,说是为了共同防御,其实就是想控制中国的通讯体系。他还建议搞一个中苏联合舰队,看起来是“联手”,但实质上是希望中国听苏联的指挥。 那时候的中国,刚从列强的压迫中站起来,最讲究独立自主,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安排?结果中国一口回绝了这些提议。 赫鲁晓夫的反应也很直接。1960年,他突然决定全面撤出援助,不但撕毁了之前签的几百个合作协议,还把所有在华的苏联专家都召回去了,连带着图纸资料也一并带走。这一下让中国很多正在建设中的工业项目陷入停滞,发展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其实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可能并不是真的想和中国闹掰,他只是觉得苏联是老大,中国作为后起之秀,理应听他的。可他没意识到,中国不是愿意听命的角色,中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不可能因为所谓的“兄弟情谊”就轻易让步。 所以说,赫鲁晓夫这个人确实挺矛盾的。他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过手,也为中国的一些关键建设提供过支持,但他那种居高临下、以老大自居的态度,最终把本来不错的关系毁了。 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是靠感情维系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在主导。没有谁天生是朋友,也没有谁注定是敌人。说到底,现实才是最硬的道理。
赫鲁晓夫对中国三大贡献:将斯大林时期赖着不给的旅顺港归还、为中国提供百万吨粮食、
栗頿聊
2025-07-13 16:55: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