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曾经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孙玉国被遣返原籍,从副大军区级干部变成了普通老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13 16:50:40

1982年,曾经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孙玉国被遣返原籍,从副大军区级干部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如此大的身份反差也引发了街坊邻居的议论,但孙玉国却用实际行动逐渐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更重新赢得了外界对他的尊重! 在沈阳的3301厂里,工人们都爱喊他一声“玉国厂长”。别小看这称呼,这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情分。谁能想到,这位带着大伙儿把濒临破产的工厂三个月就救活,解决了四千多号人吃饭问题的厂长,当年可是珍宝岛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大军区副司令。 “玉国厂长”不是白叫的。当年组织上将他调到濒临倒闭的3301厂主持工作,这个厂子眼看要黄,4000多名职工的生计悬于一线,厂区一片愁云惨雾。 孙玉国心急如焚,决定豁出去了。他再次拿出战场上那股拼劲,日夜奔走,找资源、跑渠道、稳人心。困了在办公室打个盹,饿了啃几口冷馒头。 奇迹在汗水中诞生,仅仅三个月,冰冷的机器重新轰鸣起来,生产恢复了。那份上级发来的通报表扬,不仅肯定了工厂的转机,更是对孙玉国这位“救火厂长”无声的勋章。工人们发自肺腑地叫他“玉国厂长”,这朴实的称呼,胜过千言万语。 可时间倒回1982年,孙玉国刚回到沈阳那会儿,街坊邻居的眼神可不是这样的。当年他的人生际遇,大起大落莫过于此。昨日还是指挥千军万马,共和国最年轻的大军区副职将领,今日却背着简单的行李,回到沈阳,成了街坊邻居眼中一个“犯了错误”的普通老百姓。 街头的目光复杂难言。有人低声议论:“喏,这就是当年珍宝岛那个大英雄?咋就回来了?”“听说犯了事,官帽子没了……”。好奇、惋惜、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沉甸甸地压在孙玉国肩头。 从云端跌落尘埃,这身份的反差,足以压垮许多人,但孙玉国只是默默挺直了脊梁。 组织上安排他去了沈阳军区下属的七四四六工厂,职务是副厂长。昔日指挥边境战斗的将军,如今要面对的是工厂里轰鸣的机器,待解的难题和工人师傅们审视的眼神。他没有丝毫抱怨,脱下旧日光环,骑上自行车就扎进了车间。 工人们很快发现,这位新来的副厂长不一样。他不讲空话,专挑“硬骨头”啃:厂里18户职工家属的农村户口问题积压多年,成了老大难。孙玉国一趟趟跑部门,磨破了嘴皮子,硬是把这桩悬了多年的“心病”给解决了。实实在在的举动,让“孙副厂长”这个称呼,开始透出温度。 此后的岁月里,孙玉国辗转多个岗位,无论是金城电子大厦的副总经理,还是军区后勤部经贸局副局长,他始终像一颗螺丝钉,紧紧铆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利用早年边境经历,在对苏贸易中为军区创造了千万元利润,默默延续着军人的担当。 1998年,孙玉国以副师级待遇退休。闲时,他常去珍宝岛烈士陵园,静静陪伴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他曾吐露心声,希望百年之后,能归葬于此,与昔日的袍泽共守这片他们用热血捍卫过的土地。 犯了错误,组织上给了处分(党内严重警告,按正团职转业),孙玉国认了。但他没有趴下。从云端跌落,他没有怨天尤人。将军的肩章摘了,军人的脊梁没弯。 他沉下心,扑下身子,把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劲头,用在了工厂车间,用在了为工人兄弟解决实际困难上。 甭管人生起落,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是真英雄,跌倒了一样能挺直腰杆,活出个让人竖大拇指的样儿来。 信息来源: 光明网|孙玉国的起落人生 文|祁年 编辑|萱萱老师

0 阅读:0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