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以"抗拒检查以色列关联"为由袭击商船,中方要求其维护红海安全却遭"白衣渡江"难题——商船虚假申报身份规避袭击,致安全机制形同虚设。 胡塞武装宣称仅打击"与以色列相关"船只,却缺乏有效核查手段。2025年7月击沉的希腊货轮"魔法海洋"号虽标注"中国关联",但因历史靠泊以色列港口记录遭袭,暴露其情报依赖第三方数据而非现场查验。 红海商船为避险大规模伪造身份:AIS系统标注"中国船员"船只3个月内激增400%,巴拿马籍油轮冒挂五星红旗,希腊货轮标注"甲板武装"虚张声势,形成系统性身份造假链。 胡塞武装尝试建立HOCC(人道主义行动协调中心)审核船籍,但仅能追踪AIS历史轨迹,无法实时验证货物。6月误击俄罗斯油轮事件证明其识别能力不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92条要求船舶仅悬挂一国旗帜,但"方便旗"制度使船籍与货主分离。商船标注"CHINESE CREW"却无中国船员,实质挑战现代海洋秩序根基。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成为事实仲裁者:052D驱逐舰为标注"中国关联"船只护航12次,迫使胡塞武装接受非武力核查,但拒绝介入货物开箱检查。 胡塞武装要求航运公司签署"抵制以色列"承诺书,但马士基等巨头宁绕行好望角(成本增30%)也不签约——因违反欧美制裁法案损失远超航线成本。 虚假标注终将反噬:7月9日美军双航母威慑下,胡塞武装仍击沉两艘"声明合规"货轮,证明身份欺诈加剧误判风险,而商船已成地缘博弈人质。 所谓"检查权"本质是主权缺位的代理冲突:胡塞武装借道义之名行海域控制之实,商船以欺诈求生,而大国斡旋仅治标。当袭击方、航运集团、地缘势力互信归零时,任何安全机制都难逃沦为"白衣渡江"的新剧本。
胡塞武装还是听劝的,中国才指名道姓的叫他不要打商船,胡塞武装还真给面子,马上表态
【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