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唐亮接到叶帅电话让他到北京述职,张锐:你都离休8年了。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长沙这么红 | “军中老实人”唐亮上将;人民网——唐亮;《唐亮回忆录》)
1971年12月,唐亮上将接到叶帅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到北京接受新任务。
电话挂断后不久,军委又发来正式通知确认了这事。
唐亮当时已经养病好几年,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主要是年轻打仗时落下的伤病时不时复发,严重时要卧床不起。
他把这情况告诉夫人张锐,夫人担心得很,觉得北京工作压力大,孩子们又多在南方生活,不如继续安心养病。
但唐亮坚持军令必须执行,不容推辞。
临行前,他特意交代张锐,只带私人衣物,公家的一律不拿。
张锐本想留些家具给孩子用,这下只能作罢。
唐亮这病根追到战争年代,那时他辗转战场,身体累坏了,留下了头痛和关节问题。
1966年夏天,南京军区卫生部门关心他健康,劝他去黄山避暑养病。
他就带了夫人和几个孩子,在黄山住了一阵子。
风景确实优美,连古代的徐霞客都夸过黄山独一份。
唐亮挺喜欢那儿,盘算多待些天。
结果南京军区发急电来,说中央要开会,问他去不去。
张锐了解丈夫为人,赶紧收拾行李准备走。
可唐亮自己已经请假了,说这几年没工作,情况不熟,身体又不行。
张锐和孩子们都松了口气,但唐亮心里清楚外面局势,一直关注着南京动静。
在黄山住完回家没多久,他听说军区首长们都去了上海的延安饭店,老战友赖毅也在那。
赖毅是军区老资格,跟着毛泽东干过革命,跟唐亮关系近。
唐亮说了这消息,张锐立刻帮他收拾包袱去上海散心。
唐亮在上海呆那几个月,不是找赖毅聊天,就是闷屋里写东西,写完马上锁上,一点不外露。
后来南京局面缓和了,他早想家,赶紧回宁。
见到张锐,他说最担心的是国家和家人安危,看大伙没事就心安了。
1969年3月,唐亮接到通知参加“九大”去了北京,一待40天。
那会儿他闲不住,邻居和老战友散步时聊聊,自己关书房看书,还经常回复些老同事来信。
毕竟他是中央候补委员,做事有原则:只讲事实不评好坏,避开敏感轻描淡写。
这阶段他写了些杂言,比如劝人要在大事上清醒、小事糊涂。
唐亮内心其实挺着急的,60岁上下的年纪,身体欠佳但还想工作。
“九大”期间他给孩子们写信,说已向军委提了干活的意愿,可上级考虑他身体弱,怕一出任就犯病,没马上安排。
所以唐亮一边养病配合治疗,一边等军委指令。
一晃两三年过去了。
1971年底,军委终于通知让唐亮到北京解放军军政大学工作。
离宁前,许世友等军区领导在中山陵请他吃饭饯行。
老朋友赖毅也来了送他,顺口问带多少人去。
唐亮数了数,就秘书、保健医生等六人。
赖毅说现在有人喜欢带一群手下去新单位,唐亮听了不乐意,直接批评这风气不对。
赖毅感叹要都这样正直就好了。
随后唐亮带着工作人员坐火车北上。
到北京后,叶帅亲自接见他布置任务:整顿军大,建设军工项目。
接着总政主任李德生和他详谈,抽调一批骨干组成学习组,以唐亮领头进校干活。
军政大学是当时军队最高学府,由几所学院合并来,前校长是总参谋长黄永胜兼管。
唐亮一到岗就投入整改工作,天天开会、看材料、走访科室。
1972年肖克被调来军大任校长,这位老将军年纪比唐亮还大两岁,资历比唐亮深。
肖克一来,唐亮就挺高兴,两人都是上将,互相尊重信任,大小事都通气商量。
肖克负责校务,唐亮主抓思想和风气,合作很顺畅,用唐亮的话说是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之一。
1977年底唐亮和肖克分手各自调动,这时唐亮身体更差了,频频去医院检查。
他不顾病痛,把全部精力放到新组建的政治学院上,算是晚年最后一次冲刺。
只要能下床,他就亲自上课、写教学计划、督导建设,搞得那学院挺像样。
1983年唐亮申请回南京休养,组织批了。
那时他73岁回到熟悉的地方,陪家人过日子,享受子孙乐。
空时他就写写回忆录记往事。
1986年11月20日唐亮病逝,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