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堵塞,身体发出的信号你收到了吗? 春天一到,老刘家的玉兰花就开得热烈,可他自己却像个没电的灯泡,整天哈欠连天、胸闷口苦,还老是发脾气。邻居说他是“肝火太旺”,可他一头雾水:肝火?那是哪里来的火?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一条被多数人忽视的“隐形通道”——肝经。就像城市的地铁线路,肝经要是堵了,不光“列车”停运,整条“生活线”也会出问题。 肝,在中医里不是单指西医那块肝脏,而是负责“疏泄”和“藏血”的大总管。疏泄,说白了就是“让气血顺畅地流”,就像春天的河水,要的是通畅无阻。肝经这条“线路”从脚走到头,一路途经腹、胸、眼、头,管着情绪、消化、睡眠、甚至女性月经,堵得轻了是犯困口干,堵得重了可能诱发高血压、脂肪肝。 有个53岁的患者王阿姨,春天一到就犯迷糊,早晨起不来,晚上又睡不着。舌头边缘发红,眼睛干涩发胀,整个人像是被一团火包着。医生一看——肝经淤堵,肝火上炎。再仔细问,原来她常年熬夜追剧、爱吃辣,还动不动情绪波动大。这些习惯就像往“地铁隧道”里倒水泥,时间久了,不堵才怪。 治疗上,老中医常用一个经典方子:丹栀逍遥散。这药名听起来像诗,其实是一把“火车清道夫”。当归补血养肝,白芍舒筋止痛,柴胡疏肝理气,丹皮清热凉血,栀子泻火除烦,配合薄荷、甘草,调和诸药。它的逻辑就是:一边清火,一边疏通,把“堵点”化解了,气血才会重新流转。适合那些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口苦烦躁的人,但孕妇、体质虚寒者要慎用。 除了药,生活习惯才是根源。中医讲“肝主春”,春天是养肝、疏肝的大好时机。每天早上7点前起床,顺应肝经运转时间;吃饭慢一点,多咀嚼,有助于“气机”顺畅;晚上11点前入睡,给肝一个“夜间排毒档”;心情上别憋着,学学书法、养花、散步,都是“疏肝养气”的好法子。肝喜条达,最怕“闷”,别让情绪在心里“过夜”。 肝属木,与春季、东方、青色相应,这是中医五行理论的智慧。木要成长,最怕被压抑;肝要通达,最怕郁结。《黄帝内经》早就说过:“百病生于气”,而“气郁生于肝”,这句话在今天依旧不过时。现代研究也发现,肝气郁结与交感神经持续兴奋相关,容易导致焦虑、失眠、高血压,正好与中医的“气机不畅”形成呼应。 身体早就给出了信号:清晨起床眼屎多、情绪起伏大、两肋胀痛、指甲易裂、女性经期紊乱……这些都是“肝经堵塞”的路标。只是忙碌的生活里,很多人假装看不见。就像马路上积了水,不清理,迟早要塌方。 肝经就像人体的春风通道,需要的是顺、疏、柔。别等到身体“堵到报警”,才想起调养。从今天起,给自己一杯菊花决明子茶、一段早晨五分钟的拉伸、一次情绪的释放。肝经通了,春天才不白过,整个人也才能活得顺风顺水。
中医四大忠告:见汗莫治汗见痰别治痰见湿勿治湿见泻休治泻很多人找中医看病,印象深刻
【2评论】【1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