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2006年,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迎来了毛远耀,一位94岁的老人。他是毛主席的堂侄,1912年出生在韶山冲,跟毛主席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韶山冲是湖南的一个小村庄,群山环绕,田野肥沃,这里不仅是毛主席的故乡,也是毛远耀成长的地方。他小时候见过毛主席离家求学,后来投身革命的样子,这些画面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毛远耀的经历跟那个时代紧密相连。1929年,17岁的他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决定追随革命。他先是在天津一家印刷厂干活,印宣传单和小册子。那时候条件苦,机器吵得耳朵疼,油墨味呛鼻子,但他从没喊过累。他知道,这些东西是革命的火种,能点燃更多人的斗志。1937年,他辗转到了延安,进了抗日军政大学。那是全国革命青年的聚集地,他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延安,他低调做人,从不说自己跟毛主席是亲戚,认真学习,后来还被分到毛主席身边做干事,负责记录讲话和开会内容。 1949年,衡阳解放时,毛远耀当上了衡阳市委书记兼市长。那会儿衡阳刚打完仗,城市破破烂烂,路不好走,房子也塌了不少。他带着大家修水电、清废墟,让工厂重新开工,帮农民种地。忙了一年后,衡阳慢慢有了起色,老百姓日子也好过点了。1950年,他调到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当了30年党委第一书记。他在那儿搞教学改革,带着学生干实际工程,培养了不少测绘人才,给国家建设添了砖加瓦。 1987年,毛远耀退休,享受副部级待遇。他生活简单,退休后常跟老同事和学生聊聊过去,讲讲革命的事,也关心国家发展。2013年,他在武汉去世,活了101岁,是毛家唯一过百岁的老人。他这一辈子,见证了新中国从战乱到稳定的变化。 2006年深秋,94岁的毛远耀回到了韶山。那是他最后一次探访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这地方保存着毛主席小时候的家,还有博物馆,里面全是毛主席的照片、文件和生活用品。他走得很慢,家人陪着,眼睛里满是回忆。游客和工作人员一看他的长相,再听他那湖南口音,都觉得他跟毛主席太像了。他讲起小时候在韶山冲的日子,说毛主席怎么带着他跑田野,讲大道理,这些故事让大家觉得历史一下子近了。 韶山不只是个村子,它承载着毛主席的起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儿,想看看毛主席是从哪儿走出来的。纪念馆里的东西,比如毛主席用过的书桌、毛笔,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毛远耀的到来,就像把这些东西激活了,让人觉得毛主席不只是书上的名字,还是有血有肉的亲人。 毛主席的地位在中国很特别。他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但他的政策也有争议。有人敬他,有人议他,这都很正常。韶山这样的地方,就是让人回想过去、思考现在用的。毛远耀94岁还来这儿,说明他对毛主席的感情很深,也让大家看到历史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跟人连在一起的。 毛远耀这辈子没啥大名气,但他干的事儿实打实。他从韶山走出去,参加了革命,管过城市,教过学生,退休了还不闲着。他的故事跟毛主席连着,但也有自己的味儿。他94岁回韶山,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想再看看根在哪儿。这次拜访,就像历史跟现在的握手,让人觉得挺感慨。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