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霍英东去澳门追查遭劫物资,可他刚到澳门码头就被海盗用枪顶头:“再嚷嚷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12 17:05:57

1950年,霍英东去澳门追查遭劫物资,可他刚到澳门码头就被海盗用枪顶头:“再嚷嚷就毙了你。”霍英东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这一枪要是扣下去,命没了、事也砸了。” 主要信源:(央视国际——霍英东:捐资内地第一人 善款捐了150亿;直新闻——70年前就有港人抗美援朝,如今竟有人甘做美国走狗丨香港一日;熊坤静——霍英东:冒险援朝闯“禁运”)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香港笼罩在特殊的历史阴云中。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朝鲜半岛燃起战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宣布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 香港这片英国殖民地的处境变得非常微妙。 它既需要依靠内地的物资供应,又受到西方阵营的压力。 就在这个关口,一批心怀祖国的香港商人站了出来,开始突破禁运封锁向内地运送紧缺物资。 其中霍英东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根据解封的外交档案记载,当时香港每月运输内地的货物吨位从禁运前的7万吨骤降至不足3万吨。 像汽油桶、轮胎、医疗器械这类战略物资在内地黑市价格暴涨四十倍。 霍英东的船队主要在夜晚行动,专门选择颱风季节出海,利用恶劣天气躲避巡逻。 海关记录显示,1951年他的“黑猫号”货轮曾连续七次突破珠江口封锁线,船上装载着前线急需的盘尼西林和手术器械。 每次航行都要提前打点巡警,这种“买路钱”就占去成本的三成。 当时珠江口海面活跃着几股悍匪势力,《香港年报》1952年卷宗将其形容为“装备精良的海上武装”。 这些多为国民党残部组成的海盗,开着改装过的日军鱼雷艇,配备美制卡宾枪。 1952年雨季的某个深夜,霍英东亲自押运的三十吨镀锌钢管遭遇洗劫。 海盗分子登船后直接控制驾驶舱,货船被迫在澳门外海抛锚。 后来澳门警务处在调查报告里提到,这批被劫钢材两天后出现在黑沙环码头货市,每吨成交价比市价低两成。 被抢事件发生后第三天,霍英东在澳门街头偶然发现自己的货物正在交易。 据陪同的船员回忆,争执中突然有硬物顶住他的后背,金属枪管顺着脊柱缓缓上移的动作令人毛骨悚然。 事后向澳葡警局报案时,值班警长在档案本上写了句葡语备注:“建议受害者放弃追究”。 此事过去十年后,霍英东在访谈中轻描淡写带过这段经历:“不过是在商会活动间隙遇到些小麻烦。” 那些年霍英东的船队运得最多的是建筑钢材和橡胶制品。 华南物资局的采购清单显示,他承运的五金配件公差精准度超出入境商标准。 当其他走私商趁机哄抬物价时,霍英东提供的麻袋始终保持每百条23港元的稳定价格。 这种商业品格最终引起我党地下运输线注意。 时任华南局书记的叶剑英在机要通讯里特别批示:“那位霍姓船商的货轮可给予特别通行便利。” 英国殖民当局始终掌握着走私网络的情报。 港府商业调查科1953年密档记载:“东区船务公司(霍英东企业)需重点监控。” 这种压力持续了三十年,直到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夕,霍英东筹建白天鹅宾馆时仍遭遇英资银行集体拒贷。 1983年新华社发布通稿,刊载廖承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某些爱国商人承受的历史委屈,应当予以澄清。” 在帮助祖国打通经济封锁线的同时,霍英东在另一个战场默默耕耘。 七十年代初国际奥委会中国席位悬而未决时,他自费包机邀请24国体育官员访港。 亚奥理事会档案库里仍保存着1974年德黑兰会议的花名册。 霍英东作为香港足球总会代表佩戴着特别观察员证章穿梭于各代表团之间。 这些努力终于在1979年结出硕果,国际奥委会名古屋决议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997年7月1日,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灯火通明。 当特区首任行政长官将镶嵌紫荆花的金质勋章佩戴在霍英东胸前时,这位古稀老人凝望着随夜风舒展的五星红旗。 观礼台上有几位特殊来宾。 当年和他共同穿越伶仃洋风浪的老船员们,此刻都换上了崭新的西装。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上空,烟花绽放成紫荆花的图案,照亮了游艇码头里停泊的白色货船,仿佛还带着海浪的咸腥气息。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169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