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敌人还没有用刑,他自己就先招了,为了试探他,敌人放他出狱,没想到他却说:“求求你们别放我走。” 1930年初冬,四川万县的街头寒风如刀,破旧的春来茶馆里,茶客们低头啜着热茶,烟雾缭绕中却藏着杀机。一名身着破棉袄的年轻人刚推门而入,尚未坐稳,几个便衣密探便一拥而上,粗暴地从他怀里搜出一纸红头文件。 那一刻,茶馆里茶杯摔碎的声音刺耳异常,抓捕组长的嘴角却露出一丝得意——这可是悬赏五百大洋的“赤匪要犯”罗南辉!可谁能想到,三天后,这个被捕的共产党干部,竟会在监狱门口抱着铁栅栏,哭喊着:“求你们别放我走!” 这一幕,究竟是懦弱的背叛,还是精心策划的伪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罗南辉用自己的智慧与胆识,书写了一段隐秘而惊心动魄的抗争史。 1929年深秋,罗南辉接到命令,星夜兼程赶往万县,接替牺牲的川东特委书记陈进的工作。时年22岁的他,瘦削的身形裹在破旧的棉袄里,看起来不过是个普通的乡下青年。可他肩上的担子却重如千钧——那份揣在怀里的红头文件,写着“特派罗南辉同志主持万县工作”,是川东地下党组织的命脉。 然而,命运却在这时设下埋伏。万县的联络站早已被叛徒出卖,春来茶馆成了特务布下的天罗地网。据《四川革命史料汇编》记载,1930年11月,国民党特务在万县设伏,抓捕了包括罗南辉在内的多名地下党员。抓捕当天,茶馆里七位茶客中,竟有五人是便衣密探。罗南辉被捕时,文件尚未传递,敌人搜出的证据让他几乎无路可退。 被押进国民党警察局的审讯室,罗南辉面对的是川军特务头子王陵基。这位“剿匪司令”用马鞭挑起他的下巴,冷笑道:“说吧,赤匪,你的上线是谁?”罗南辉却蜷在墙角,捧着一块窝窝头狼吞虎咽,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长官,我就是个跑腿的,求您赏口热汤吧!”他那副抖如筛糠的模样,让王陵基皱起眉头,暗想:这哪像个值五百大洋的共产党? 审讯室的灯光昏暗,潮湿的墙角爬满虱子,罗南辉却仿佛浑然不觉。他自称“李有福”,编了个故事:不过是替水烟铺老板跑腿送信,图个轻松赚钱的差事,哪晓得撞进了共产党的圈套。敌人抛出高官厚禄、金银美女的诱惑,他便装作两眼放光,问东问西,却偏偏什么有用的情报也说不出。审讯人员气急败坏,甚至动用了刑罚,可罗南辉只是哭爹喊娘,喊得嗓子都哑了,愣是没吐露半个字的机密。 敌人起了疑心,决定试探他。第三天清晨,狱警拿着一纸开释令走来,宣布要放他出狱。罗南辉却突然扑到铁栅栏上,死命抱住,嚎道:“长官行行好,外面讨饭冻死人,这儿还能管顿饱饭!”这一出“贪生怕死”的戏码,连狱警都看呆了。甚至当两个壮汉拖他到监狱门口时,他还打着滚喊:“我偷看过赤匪开会!他们在朝天门船舱底下藏枪!”这一喊,惊动了正在批阅江津暴动报告的王陵基。 王陵基眯着眼打量这个“软蛋”,心里犯了嘀咕:这小子真是个没骨气的废物?还是另有玄机?可他终究没看穿这场影帝级的表演。据1983年特务队内勤回忆录记载,国民党曾派人跟踪“李有福”到江边码头,眼见他为抢半个馊馒头被船工踹进江水,狼狈不堪。没人注意到,他腋下夹着的油纸包里,藏着给江北游击队的密令。 出狱后,罗南辉并未放松警惕。他化名“裁缝老罗”,在重庆七星岗一间不起眼的成衣铺里重设联络站,低调而谨慎地继续传递情报。1933年,红四方面军入川,他配合徐向前部,在营渠战役中切断川军补给线,立下汗马功劳。1935年嘉陵江战役,他率敢死队泅渡江面,炸毁敌军舰船的壮举被记入军史。据《红四方面军战史》记载,罗南辉在战役中展现了惊人的胆识与组织能力,为红军西进奠定了基础。 然而,命运的考验从未停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前夜,罗南辉时任红五军副军长。马家军的三架飞机向阵地俯冲而下,炸弹的轰鸣震耳欲聋。他推开警卫员,扑向机枪位,试图掩护部队撤退。漫天黄沙中,这位28岁的年轻将领倒在了血泊之中,未能等到陕北的日出。 1987年,华林山烈士陵园整修时,工人在罗南辉的墓碑后发现了一个铜盒。里面除了一枚褪色的红星,还有半块霉变的窝窝头。这块窝窝头,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寒冷的1930年,罗南辉如何用一块粗粮,换来了继续革命的资格。他的伪装、他的隐忍、他的牺牲,化作长征路上的一抹微光,照亮了后人的征途。 罗南辉的故事,是无数革命者用生命书写的篇章。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红四方面军入川、嘉陵江战役、会宁会师,每一场战斗都凝聚着无数像罗南辉一样的无名英雄的血汗。据党史资料统计,长征期间,红军三大主力跋涉65000余里,历经380余次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罗南辉的牺牲,只是这壮丽史诗中的一瞬,却足以让人铭记:革命的火种,永远在隐秘的角落里燃烧。
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敌人还没有用刑,他自己就先招了,为了试探他,
静雅蝉鸣扰梦闲
2025-07-12 16:43:45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