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闻媒体采访歼35设计师王永庆教授时:“歼35是不是全世界最先进我不敢说,但是它绝对是一款非常非常非常先进的战斗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装备的威慑能力,使得敌人不敢和我们发生战争,这就是我们的军工人最真实的愿望!必须为他们的辛苦付出点赞,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六代机! 歼-35A在本届航展上的首次公开亮相,让这款中国第二款隐身战机成为焦点。 作为歼-35系列的重要成员,它身上承载着“一机多型、空海孪生”的设计理念,这是沈飞工业首席专家王永庆反复强调的核心特征。 目前已经明确的是,这个系列至少包含空军版本和舰载机版本,外界还猜测可能有出口型号。 这些“孪生兄弟”共享大量技术和设计,不仅让关键技术成熟度更高,系统更可靠,还能降低成本、方便维护。 从研发节奏看,歼-35A之后的其他款型正在有序推进,而空军发言人谢鹏大校那句“更‘牛’的重器会陆续公开”,也让外界对这个系列的未来充满期待。 从性能上看,歼-35A的表现可圈可点,航展飞行表演中出现的马赫环,直观展现了它的强劲动力。 虽然官方未公布具体参数,但结合各方信息能勾勒出大致轮廓,最大起飞重量不低于28吨,有说法甚至认为能达到35吨级。 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能到1.8马赫,轻松越过1.6马赫的门槛,作战半径在1250到1350千米之间,这一数据已经相当可观。 它配备4管25毫米转管机炮,没有侧弹舱,载弹量能达到8吨,内油不少于7吨,这些指标让它在中型战机里竞争力突出。 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值得关注,歼-35A采用气动、结构与隐身一体化设计,隐身性能出色。 机头可能装配大型氮化镓体制电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有软件定义功能,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都很强。 航电系统也不含糊,大尺寸衍射平显、机首下方的EOTS/EODAS光电系统,甚至可能配备和歼-20类似的分布式综合光电系统,让它在复杂环境中也能精准感知战场。 前机轮单轮设计、比海军型更纤细的起落架,都说明它在减重减阻上做了不少文章,这些细节正是王永庆口中“每一个部分都是想要的样子”的体现。 在战场上,歼-35A的角色远不止是一款战斗机那么简单,王永庆把它比作篮球场上的“组织后卫”,意思是它要串联起战场上的各类装备,让整个作战体系动起来。 传统空战可能更看重单机格斗能力,但歼-35A参与的新空战,核心是“杀伤链闭环”比对手快半秒发现、攻击、命中,就能抢占先机。 更关键的是,它能推动形成“杀伤网”,就像一张铺开的渔网,哪怕A装备发现目标却没法攻击,B装备也能立刻补位。这种体系作战思维,彻底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 这款战机的诞生,背后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歼-35A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生产,其核心设计团队平均年龄才30岁出头。 王永庆很认可这支年轻团队,说他们敢想敢干,能快速把新技术、新想法变成现实,研发效率大大提升。 这种创新活力,正是歼-35系列能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重要原因,而从歼-15到歼-35,沈飞在舰载机领域积累的经验,也为这个系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歼-35A的出现,意义早已超出一款战机本身,它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双隐身战机”时代,与歼-20形成互补,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网友那句“总之就是牛”,道出了大众的认可;而对于像罗阳这样为舰载机事业奉献一生的前辈来说,如今歼-35系列的稳步发展,或许也是一种告慰。
当新闻媒体采访歼35设计师王永庆教授时:“歼35是不是全世界最先进我不敢说,但是
船船说文
2025-07-12 15:49: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