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生活条件,这样的环境,这样打满布丁的裤子和沾满泥土的布鞋,究竟是什么动力让他百折不挠,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1947年8月7日,老蒋去了延安,他走了很多地方,边走边问,还专门去看了教员曾经居住过的窑洞,里面只有几件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的家具。 在看完延安各机构和重要人物的办公和生活的条件后,蒋的表情从一开始的胜利和喜悦,慢慢变得僵硬,甚至严肃和低落,或许这一路走下来,他意识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政党,越发感觉到了对方的力量,坚韧以及不可战胜。 他在步出教员的窑洞时,意外发现一件陌生器具,不禁问道:"这是什么?",“这是纺车,用来纺纱的。"住在西式洋楼、衣食无忧的蒋介石从未接触过这类劳动工具。他好奇地上前摆弄起来,对教员和她的战友们仍需亲自劳动感到惊讶。 当然他或许还搞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破旧的小窑洞里,他和他的战友能够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的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笔者认为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坚不可摧的信仰,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超越常人的智慧。
这样的生活条件,这样的环境,这样打满布丁的裤子和沾满泥土的布鞋,究竟是什么动力让
醉马不由缰
2025-07-12 13:39: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