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已经死了吗?谁叫你回来的!”1979年,何源海中弹“牺牲”,然而2年之后

提莫说热点 2025-07-12 11:19:51

“你不是已经死了吗?谁叫你回来的!”1979年,何源海中弹“牺牲”,然而2年之后,何源海又回到了村子,村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79年,湖北鄂州沙窝镇的村民们亲眼看着何源海的遗物被送回家乡,所有人都以为这个20岁的小伙子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可就在两年后,一个瘦高的身影出现在村口,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熟悉的憨笑,何源海活着回来了。 何源海出生的1958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年头。他家在沙窝镇算得上最穷的几户,土坯房漏风漏雨,灶台经常冷着。 母亲天生聋哑,两个哥哥时清醒时糊涂,全家就靠父亲佝偻着腰种那两亩薄田。 村里孩子笑话他,何源海从不还嘴,放学就蹲在田埂上挖野菜,裤腿永远短一截,露出冻得通红的脚踝。 1976年冬天,征兵消息传到村里时,何源海正在堰塘边砸冰取水。他扔下扁担就往公社跑,赤脚踩在雪地里咯吱作响。 体检时医生皱眉看着这个瘦得像竹竿的少年,他急得当场做了一百个俯卧撑,汗珠子砸在地上:"让我当兵!我家太穷了,当兵能吃上白米饭!" 新兵连第一次摸枪,何源海差点被后坐力掀个跟头。班长骂他"笨得像头牛",他就半夜偷偷把砖头绑在枪管上练臂力,三个月磨烂五副手套。 1978年边境形势紧张,他所在的机枪连被调往前线。出发前夜,他蹲在战壕里给父亲写信:"要是儿子回不来,您就把抚恤金拿来修屋顶,雨季别再淋着娘。" 1979年2月那个雾蒙蒙的清晨,何源海永远记得子弹穿透胸膛的灼热感。他所在的阵地遭遇炮火覆盖,一梭子弹打穿了他的军用水壶,紧接着右胸炸开剧痛。 战友们看见他倒在血泊里,军装被染得通红,匆忙把他和另外三名"烈士"遗体一起转运后方。谁也没注意到,担架上那具"尸体"的手指微微抽动了两下。 野战医院的护士发现这个"烈士"还有微弱脉搏时,他已经在停尸间躺了六个小时。主刀医生后来回忆:"弹头离心脏只差两厘米,再晚发现十分钟就没救了。" 昏迷二十多天后,何源海在昆明军区总医院醒来,第一句话是问战友们怎么样了。没人敢告诉他,那个替他扛弹药箱的四川小战士已经埋在了麻栗坡。 伤愈归队时部队已经换防,档案里早把他列入阵亡名单。 1981年秋收时节,何源海背着褪色的军用挎包回到沙窝镇,正在打谷场晒稻子的乡亲吓得摔了簸箕。 老父亲跌跌撞撞从屋里冲出来,干枯的手摸到他脸上那道弹片划出的疤,突然嚎啕大哭:"他们说你的骨灰盒都埋进祖坟了!" 后来村里人才知道,组织上安排他在云南农场工作,是他自己坚持要回乡照顾爹娘。 县民政局给他补发了伤残军人证,每个月能领37块钱补助。有媒人劝他趁年轻再娶,他总摇头:"我这样的家庭,别拖累人家姑娘。" 直到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队上门,60岁的何源海才第一次住进不漏雨的房子。 前些年清明节,记者在鄂州市烈士陵园找到何源海时,他正用袖子擦拭战友们的墓碑。花岗岩上刻着二十多个名字,都是1979年和他一起出征的同乡。 "活着回来的人,得替他们看着好日子。"他弯腰拔掉坟头的杂草,阳光下,那枚挂在旧军装上的三等功勋章微微发亮。 信息来源: 鄂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3年4月发布《鄂州籍参战老兵口述史》 《湖北日报》报道《穿越硝烟的军礼》

0 阅读:9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