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买啥都得凭票,价格是国家定死的,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到了改革开放初

历史小破 2025-07-12 10:58:42

计划经济时期,买啥都得凭票,价格是国家定死的,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搞“议价商品”,意思就是不用票,但价格比平价稍贵点,这可是物资慢慢活泛起来的信号。 你瞅这“议价杂粮专柜”,以前杂粮都得按定量凭粮票领,哪能这么敞开了摆着卖?竹筐里的小米、绿豆、玉米面,还有柜台里的方块糕点,都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刚需。那会儿能买上议价粮,虽说多花点钱,可不用等票、不用凑数,心里踏实——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粮票不够用的,这儿简直是“及时雨”。 街坊们排队的样子也特真实,拎竹篮、揣布袋是标配,那时候还没塑料袋呢,过日子讲究“自带家当”。老人们唠嗑,说的多半是“这议价小米比平价贵两毛,但颗粒大”“孩子馋糕点了,今儿咬牙称二斤”,句句都透着精打细算。小孩探头探脑,眼里全是对糕点的稀罕——那会儿零食少,能在柜台前瞅两眼,都算解馋了。

0 阅读:1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