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年,宜妃接到一道圣旨:皇九子被革除宗籍,废为庶人。宜妃当场昏厥,可她还没

聆听花开 2025-07-12 06:25:14

1723年,宜妃接到一道圣旨:皇九子被革除宗籍,废为庶人。宜妃当场昏厥,可她还没有从伤痛之中完全回过神来,第二道圣旨又来了:宜妃搬出翊坤宫,迁到亲王府居住。 宜妃本名纳兰珠,出生在清代的盛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她家是镶黄旗的正经满族人,父亲三官保当年在盛京内务府干差事,虽说没到顶级高官的地步,但日子过得不差。纳兰珠小时候家里并不奢侈,规矩却不少,父母都信奉“家和万事兴”,兄弟姐妹多,生活热热闹闹。母亲常对她说:“做人别招摇,踏实本分最要紧。” 她17岁那年,赶上宫里选秀女。家里没想太多,觉得“女大当嫁”,只是这回嫁进了皇城大门。她和一批女孩子被选中,一路进了紫禁城。那会儿她还懵懵懂懂,见了金瓦红墙只觉得新鲜,却没想到,这道门进去,人生就翻了个大跟头。 刚入宫时,纳兰珠不争不抢,性格随和,没多久便被康熙皇帝看中。那时她才进宫几个月,居然直接封了“宜嫔”,算是七个新封嫔妃里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旁人都说她运气好,其实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明白。深宫人多嘴杂,她也曾悄悄抹泪,只能自己忍着。 康熙对她颇有几分不同,赏赐时常有,问候也细致。别的妃嫔等皇帝一面如隔秋水,纳兰珠却常能收到皇帝出巡时捎来的信和礼物。这份关照在后宫里不多见。纳兰珠为康熙生了三个儿子,胤祺、胤禟和胤禌。后来的九子夺嫡,正是这其中的故事。只是那时的她,并没想太多,只盼孩子们能平平安安长大。 人生起点虽然不算低,却始终没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日子在宫里过久了,纳兰珠也慢慢学会了谨小慎微。翊坤宫里一年四季冷暖交替,宜妃的日子,从明艳变得安静,她能感受到人情冷暖,但外表始终是那副温柔的样子。她的性子,既有草根底色,也有几分后天磨出来的隐忍和坚韧。 康熙在位时,宜妃的生活虽然不如皇后那样呼风唤雨,但在后宫还是颇有分量。她生的大儿子胤祺,沉稳厚道,从小在孝惠章皇后身边长大,没怎么沾染权力之争。小儿子胤禟,机灵能干,后来却卷进了皇室争储的大漩涡。 宫里的局面变得复杂是在康熙晚年,几个皇子为了争位彼此较劲。宜妃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总有隐隐的不安。母子之间的牵挂,这种情绪是藏不住的。她常常夜里坐着,琢磨九儿胤禟会不会惹事,但每次见面,还是只劝他少出头、安分点。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皇帝突然驾崩。宫里乱成一锅粥,新的皇帝胤禛上台,也就是后来的雍正。那时宜妃刚生了场大病,身子虚弱,得人抬着才能行走。康熙灵前的丧礼,宫规森严,她在太监搀扶下前去致哀,没想到软轿走在了德妃的前面。按宫里规矩,这就是越了尊卑。雍正当着众人面训斥宜妃身边的宫人,大家都听出来了,这是借题发挥,给宜妃立威。 接下来的日子更难熬。雍正的心思,后宫的人都看得出。他下令查抄了宜妃的翊坤宫,把她信任的太监统统发配边疆,罪名只是“在外做买卖”。宜妃明白,这不过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新皇对她不放心,对她的儿子胤禟更是防备有加。胤禟和雍正原本就是政敌,九子夺嫡的仇恨早已埋下。 1723年,雍正即位不久,朝堂上传来一道圣旨,皇九子胤禟被革除宗籍,废为庶人,还得改名。宜妃得知这消息,整个人晕了过去。她疼爱这个儿子多年,一直盼着他能有个好前程,结果到了晚年,却要眼睁睁看着他失去一切。 更难的是,这道圣旨只是开始。胤禟被押送到外地,没过多久,传来他在狱中去世的消息。消息传到王府,宜妃已经哭干了眼泪。 母子缘分到此为止,宜妃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她本来还想着等儿子东山再起,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那种心碎的滋味,旁人难以体会。 就在宜妃还没缓过神来时,第二道圣旨又到。雍正命她立即搬出翊坤宫,去恒亲王胤祺的王府居住。她在翊坤宫住了四十多年,如今被赶出皇宫,这份落差,常人难以想象。 搬到恒亲王府后,宜妃整个人都像变了一个样子。虽然府里人对她尊敬,五儿子胤祺也很孝顺,但她的心仿佛一下子空了。 她白天很少出门,大多时间坐在窗下。偶尔翻翻从宫里带出来的首饰盒子,里头有些小玩意,是早年康熙送的。她看着发呆,谁也不知道她心里想着什么。院子里的下人说,太妃最怕见到陌生人,每次有外客,她就让丫鬟推说身体不适。实则是她不想再掺和外头的事了。 这些年里,宜妃一直为小儿子胤禟的事闷闷不乐。每到清明,府里人都能看到太妃独自对着墙角发呆。母子缘分断得太突然,这种苦闷在心里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五儿子胤祺倒是一直安稳,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胤祺也因病去世。对宜妃来说,这等于最后的依靠也没了。 宜妃的后半生,没有再回过皇宫。虽然她是康熙朝最早被册封的妃子之一,享受过盛宠,也曾被皇帝带着家人风光一时。可到了最后,这一切只成了梦一场。她晚年生活极为简朴,每日三餐都由府里亲自安排。她不再讲排场,只喜欢在廊下晒太阳,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雍正十一年,宜妃七十四岁,在恒亲王府里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路。她没有得到追封,草草安葬在景陵妃园寝。

0 阅读:0
聆听花开

聆听花开

聆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