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万买玛莎拉蒂,3亿中产沸腾了!超豪华品牌被“豪华”绊倒了在跑车之国意大利

庚黑星君 2025-07-12 01:38:14

30多万买玛莎拉蒂,3亿中产沸腾了!

超豪华品牌被“豪华”绊倒了

在跑车之国意大利,有闻名世界的“两王一后”品牌,分别是法拉利、兰博基尼和玛莎拉蒂。

而当汽车百年工业基底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拖入电气化时代后,市场逐渐对内燃机的轰鸣声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

最近市场曝出猛料,以往名媛贵妇最爱的玛莎拉蒂,只卖38.8万了!

这个世界的参差有时候真的大到超乎想象。

毕竟前几天小米汽车销量爆单的新闻满天飞,这边玛莎拉蒂直接开出骨折价,一种新能源和燃油车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油然而生。

据媒体介绍,本次降价的车型是原价65万元起的Grecale SUV,相关汽车平台显示,上海经销商最低报价已杀到36.96万元,狂降超28万元!

不过该门店销售人员回应称,38.88万的活动是门店专属,经销商买断包销,与玛莎拉蒂品牌无关。

可彩云易散琉璃脆,玛莎拉蒂的价格崩盘只是豪华车阵营集体迷失的缩影,毕竟当下是电气化的时代,仰望、享界、问界等车型正在抢过对于“豪华”的定义权。

在国内市场,一个购买玛莎拉蒂的人可被解读出的身份标签并不复杂。

精英白领、商业成功人士,钟爱豪华腔调,其用户画像往往呈现出高浓度的上流色彩。

这与玛莎拉蒂一直以来的品牌调性相一致,在2004年玛莎拉蒂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凭借意大利工艺与赛车基因,吸引了企业家、明星等高端用户,数据显示,2016年玛莎拉蒂全球市场销量为4.2万辆,中国地区销量超过1.2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8.6%。

2017年更是风光无限,全球市场销量为4.9万辆,同比增长超21%,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达到1.45万辆,超过美国成为玛莎拉蒂全球销量最大单一市场。

同样从这时开始,玛莎拉蒂开始被微商盯上,成了一代“朋友圈”神车。

可惜好景不长,当超豪华车在华市场华山论剑,玛莎拉蒂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到了2018年,玛莎拉蒂销量在中国销量大幅下降,来到1.1万辆;2019年更是直接跌破了1万辆。

最近几年更是惨不忍睹,2024年,玛莎拉蒂销量为1228辆,同比下滑71%。今年玛莎拉蒂在华前五个月累计销量仅为384辆,同比下滑44%,如踩了香蕉皮般下滑不止。

这一幕称得上站在了悬崖边,更要命的是玛莎拉蒂2024年全球销量仅11300辆,同比下跌57%,亏损势头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有关玛莎拉蒂最热的新闻都是出售猜想,尽管Stellantis集团不止一次做出否认,但市场普遍认为目前看不到玛莎拉蒂逆风翻盘的希望。

而且车主们的信仰正在被击穿,如多个城市玛莎拉蒂门店被曝悄然关闭,由车主表示,售后保养还得跨省跑远路。

再加上这一次的大降价,老车主们一片哀嚎,尽管玛莎拉蒂声称是经销商行为,但这个口子一旦撕开,往后会有更多类似情况出现,毕竟是否为特价车是其自我定义的。

值得细究的是,玛莎拉蒂是否会尝试放下身段,进驻中产市场?

毕竟豪华车的底蕴是在的,而且这块市场的潜力更值得挖掘,在生死存亡面前一切豪华底色都是空谈。

在商业世界,最惨的不是挨骂与质疑,而是遗忘。

玛莎拉蒂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实现破圈传播,离不开微商的助推,在那个遍地微商的时代,有一辆豪车是信任与圈层的背书。

而玛莎拉蒂相对其他豪车较亲民的价格,以及酷炫的外形,使得其不幸被微商朋友们选中,这也成为了玛莎拉蒂品牌知名度飙升的开端。

几乎每个人都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画面,“王女士和李先生加入微商三个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喜提爱车玛莎拉蒂,左手事业,右手家庭,朋友们还不心动吗?”

可随着微商沦为贬义词,被扫进时代的转角处,与其强绑定的玛莎拉蒂也面临销量下滑、价格跳水种种危机。

而且没几个有钱人甘愿开玛莎拉蒂出去被认为微商,所以这个商业标签如一把双刃剑让玛莎拉蒂苦不堪言。

除此之外,还有玛莎拉蒂品牌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频繁召回与消费者投诉,都使得品牌的豪华标签大打折扣。

如这一次的降价事件,在玛莎拉蒂身上早已不是第一次,类似负面标签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未消散。

图源:玛莎拉蒂官微

除了外力因素的助推以及自身的桎梏,被时代浪潮拍在沙滩上或许才是玛莎拉蒂倒下的真正原因所在。

这一点是超豪华阵营集体的痛,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的累计进口销量分别为884辆、289辆、300辆、157辆、120辆,分别下滑20%、23%、14%、39%、2%。

当以往销量最坚挺的BBA都顶不住的时候,其实说明问题已足够严峻了,过去一年,奔驰、宝马、奥迪去年在华销量分别为68.36万辆、71.45万辆、64.94万辆,同比跌幅分别为7%、13.4%、10.9%,在全球销量跌幅中遥遥领先。

过去,超豪华品牌们靠着“豪华”二字在全球风生水起,但如今这两个字成了包袱,阻碍了其电动化转型的脚步,难以跳出舒适圈是超豪华阵营最大的问题。

悲观的来讲,目前整个豪车市场没有一个逆流而上的品牌。

超豪华品牌的未来尚显混沌,而自主品牌却已经崭露头角。

首先是新能源赛道的领头羊——比亚迪,旗下的仰望品牌目前已经推出了U7、U8、U9三款车型,价格覆盖62.8万—168万元区间。截至2025年4月,仰望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 10000 台,成为首个销量破万的国产百万级汽车品牌。

在汽车领域,价格是高端的面子,是自己定的;而销量才是高端的里子,是消费者给的。

当长期在技术领域耕耘的比亚迪给足了高端的面子,那消费者一定给足高端的“里子”。

值得关注的,还有近期江淮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S800,起售价在70.8-101.8万元,瞄准的就是劳斯莱斯、迈巴赫、宾利等超豪华车企的蛋糕,上市19天累计大定突破5000台。

更早一些的还有今年让市场为之震惊的小米SU7 Ultra,售价52.99万—81.49万元,开售10分钟,订单6900台;开售两小时,订单过10000台,保时捷看了瑟瑟发抖。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遥想十五年前,到处飘得都是豪车种下的梦想,或者引发的话题,十五年后的今天,人们谈论的是比亚迪、蔚小理、华为和小米们。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才是超豪华品牌们真正需要恐惧的,毕竟遗忘意味着死亡。

不可否认,品牌向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国产新能源已经掌握了加速的密码。

即便如今在各大发布会上,国产新能源们仍没有摆脱对传统豪华品牌的依赖,处处对标BBA来彰显实力。

这是一种“豪华”的惯性依赖,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消费者的认知早已形成,仰望也好,尊界、问界也罢,它们已然跨越了“高端”的天堑,为国产新能源书写了高端的定义。

这也是留给超豪华品牌的一道难题:

“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谈的不只是目的,更是态度。

0 阅读:90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