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警告完中国,后脚就动真格了!印度二话不说,猛砸250亿卢比,下定决心要自己开采稀土。 最近,印度在稀土领域的动作引发国际关注。就在外界猜测印度是否会在稀土供应链上对中国采取实际行动时,这个南亚大国突然甩出“王炸”——宣布投入250亿卢比(约合22亿元人民币)启动本土稀土开采计划,目标直指打破对中国稀土的长期依赖。 据印度矿业部最新披露的文件显示,这笔资金将重点投向安得拉邦、拉贾斯坦邦等稀土资源富集区。 其中,安得拉邦的特拉凡哥尔矿区已探明独居石储量达120万吨,占印度稀土总储量的65%;拉贾斯坦邦的沙赫尔矿区则富含钕、铽等稀缺元素,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关键原料。 长期以来,印度稀土产业一直处于“跛脚”状态。尽管其稀土储量占全球6%,但受限于落后的开采技术和环保短板,超过90%的稀土需求依赖进口。 更尴尬的是,印度进口的稀土中,有80%来自中国。而中国凭借全球领先的冶炼分离技术,掌控着85%的稀土加工产能,这让印度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始终捏着一把汗。 此次250亿卢比的投资计划,被印度政府视为“稀土独立宣言”。根据规划,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一是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合作建设稀土分离提纯工厂,目标是将分离纯度从目前的80%提升至99.99%; 二是在奥里萨邦建设稀土产业园,吸引塔塔集团等本土企业布局磁材、永磁电机等下游产业;三是开发新型环保开采技术,应对国内环保组织对稀土开采污染问题的抗议。 印度矿业部长普拉哈尔·乔希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稀土是未来产业的‘维生素’,我们不能把脖子放在别人的刀下。” 他透露,印度已与美国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备忘录》,美方承诺将在稀土加工技术上提供支持,条件是印度需保证稀土供应的战略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此次稀土突围战背后,隐藏着多重战略考量。在新能源领域,印度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车辆电动化,这需要至少2万吨钕铁硼永磁材料,而目前印度本土产能几乎为零。 在半导体领域,印度正大力吸引全球芯片企业建厂,而稀土是芯片制造设备的关键材料。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印度《经济时报》援引行业报告指出,印度稀土开采成本比中国高30%以上,主要原因是缺乏规模效应和先进技术。 更棘手的是环保问题,印度绿色和平组织已对安得拉邦矿区项目提起诉讼,理由是开采活动将导致周边10公里内的水稻田重金属超标。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彩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稀土产业链涉及上百道工序,从开采到应用需要完整的技术体系。 印度想在短期内实现突破,难度堪比登天。”她透露,中国目前在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前沿领域已取得200多项专利,这是印度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国际市场也对印度的稀土野心持观望态度。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稀土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中国以6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期发布的报告则指出,即便印度实现稀土自给,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需时间检验。 这场250亿卢比的豪赌,能否让印度在稀土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还是会陷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两难?答案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稀土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印度的这步棋,不仅关乎其自身产业安全,更将对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信息源:《美媒:为减少对华依赖,印度拟投资250亿卢比扶持稀土产业》,观察者网,2025年7月9日。
印度急了,边界谈判火烧眉毛!天呐,你绝对想不到现在印度有
【1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