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干了我最想干的事了!”德国一男子把藏有GPS追踪器的鞋子捐给红十字会,想看看它的去向。不料5天后,定位在一家二手市场上突然有了信号...... 马库斯(化名)本以为这双鞋会送到缺衣少穿的地方去,可信号显示,鞋子出现在波斯尼亚一个二手市场,标价10欧元。 原本的善意变成了商品,马库斯只能掏钱把鞋买回来。 他把这事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很快就火遍了网络。 网友们看了视频,纷纷讨论自己的捐物是不是也这样,很多人说,这件事让他们怀疑捐的东西没帮到需要的人。 马库斯的实验就像一面镜子,把大家的疑惑清楚地照出来。 捐的衣物没到穷人手里,反而在市场上被卖来卖去,这让不少人觉得失望,自己的好心好像被白费了。 其实,慈善机构的问题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10年海地地震后,美国红十字会收到几亿美元捐款,他们说要建十几万套房子,结果最后只有几间铁皮屋。 钱去哪儿了,机构说不清,公众的疑问越积越多。 在中国,红十字会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天价帐篷和高额餐费的事被曝光,大家特别生气。 机构通常发个声明,之后就没下文,真相没人知道。 久而久之,很多人不想捐了,觉得捐了也没用,这对等着帮助的人来说,影响特别大。 捐款和物资少了,那些急需救济的人就更难过了。 善心冷下来,受伤的不是机构,而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很多人开始换方式做公益,不全靠大机构,有人直接把东西送给认识的困难家庭。 也有人去社区做义工,帮养老院或动物救助站。 这种方式简单,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付出帮了谁,大家这么做,是想让善心不被辜负。 要让大家重新相信,机构得把每分钱的去向说清楚,捐的东西送到哪儿,钱花在哪儿,都得让人看得明白。 现在技术可以做到,查每件捐物的去向完全没问题。 机构得下决心,把流程公开,让大家放心,光靠名声和承诺,已经没人会相信了。 慈善的未来,不只是机构的事,普通人也能监督,大家可以盯着机构,看钱和物是不是用对了地方。 技术让监督变得可能,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只有机构透明,公众监督,善心才能真正帮到人。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终于有人干了我最想干的事了!”德国一男子把藏有GPS追踪器的鞋子捐给红十字会,
芸霄记史
2025-07-11 15:18:53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