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国庆,毛主席似有所感的说:“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1976

优优谈过去 2025-07-11 13:08:06

1975年国庆,毛主席似有所感的说:“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1976年9月9日,当中南海传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时,整个中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这位从湖南韶山冲走出的农家子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凝视]   1975年国庆节那天,82岁的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没能登上天安门城楼,他在中南海听着远处传来的庆祝声音,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可能看不到下一个国庆节了。”这句话后来成了他人生的预言。 那时的毛主席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看报纸、听汇报。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躺在病床上,第一时间询问灾区情况,叮嘱要尽快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 这种对人民的牵挂,其实早在毛主席年轻时就已经深深扎根。 1893年,他出生在湖南韶山冲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经常看到地主催租逼债,农民生活困苦的场面。 17岁那年,长沙闹饥荒,官府不但不开仓放粮,还派兵镇压饥民。这些经历让年轻的毛泽东深深震撼,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推翻旧制度,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这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他一生的关切所在。 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延安窑洞里的深夜思考,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四万万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但建国后的路依然不好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在要不要出兵的问题上,党内有不同意见,毛主席经过反复考虑,最终拍板决定抗美援朝。 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个决定确实冒着巨大风险,但结果证明是正确的。三年后,志愿军把美军逼回了三八线,全世界都看到了新中国的实力。 在国内建设上,毛主席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个重点工程项目启动,鞍钢、长春一汽等重大项目拔地而起。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为中国工业化指明了方向。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毛主席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重病中的毛主席特意让护士扶他起来,静静地听着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 毛主席晚年最放心不下的,始终是老百姓的生活。 他经常询问各地的粮食收成情况,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有记者问他最擅长什么,毛主席回答:“我能为人民服务。”这不是客套话,而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数百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悼念。那些日子里,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许多人流着泪花献上花圈。 从韶山冲的农家子弟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带领中国人民打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中国,更是一种永远不变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48年过去了,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时,是否还记得那个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毛主席?   信源: 每逢中秋倍思亲,更加想念毛主席——红歌会网

0 阅读:3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