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中国对缅北克钦军下通牒,避免全球稀土供应链出现断裂风险 缅甸是全球重稀土资源的重要产地,尤其是克钦邦的矿区,承担着全球近一半重稀土的供应。而中国则在稀土冶炼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冶炼产能。在云南保山,新建的一座稀土加工厂距离缅甸矿区仅130公里,构成了一条高效的跨境产业链。据业内人士透露,缅甸稀土的开采、运输及加工几乎由中国企业主导,构建了“缅甸开采、中国精炼、全球采购”的完整供应体系。 在当前克钦地区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中国对克钦军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警告克钦军若不停止军事冲突,将中止从其控制区采购稀土原矿;另一方面则释放出积极信号,若局势缓和,中国将扩大边境贸易区,允许克钦邦更多地通过瑞丽、畹町等口岸出口农产品及矿产资源。 缅北的动荡已对全球稀土市场产生明显冲击。今年前五个月,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稀土氧化物同比下降50%,直接推高了镝、铽等关键元素的市场价格。虽然位于保山的加工厂已于2024年投入运营,年产能可达5000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略微缓解了供应压力,但行业专家指出,缅甸矿石中富含的镝、铽对于新能源车电机、风力发电等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短期内难以寻找有效替代源。 克钦军与缅甸政府军围绕巴莫等关键地区的交战持续多年,该地区既是重要稀土矿区,又是中缅贸易的重要走廊。克钦军控制稀土资源后,曾试图通过提高税率、压缩出口等方式争取更大利益,但由于中国市场的关键性地位,其策略效果有限。目前,克钦军内部对于是否接受中国条件存在分歧,强硬派主张以军事扩大地盘,务实派则倾向于通过协商换取经济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稀土技术上的垄断进一步增强了施压的成效。即使克钦军握有原矿,也需依赖中国技术完成高纯度提炼。而全球其他国家尚未建立起独立的精炼体系。尽管美国近年来在本土稀土开发上投入巨大,但如怀俄明州的Halleck Creek项目仍需使用中国的专利技术,且距离实际投产尚远。因此,克钦军很难绕开中国寻找其他买家。 目前,克钦军尚未正式回应中国的施压。而随着雨季来临,边境运输状况将进一步恶化,克钦军在战与和之间的选择时间窗口正在缩小。 如果局势持续动荡,不仅全球稀土市场面临更大压力,中缅边境的经贸合作及投资环境也有可能受到长期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