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海,男子带140斤硬币到银行存钱,结果,银行不仅拒收,而且还报警,说男子的硬币是来源不明,怀疑是非法所得。警方到场后,查明了硬币合理合法,但银行还是依然拒收!网友:银行居然报警,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7月4日,上海农商银行某支行出现了一幕特殊场景。做酒水生意的陈大哥用小推车拖着两万多枚一角硬币来存款,总重量达到140斤。 这些硬币来路特殊,是陈大哥的客户从垃圾焚烧厂炉灰中筛选出来的。虽然表面被熏黑,但每枚硬币的面额和图案都很清晰。 银行工作人员看到这些发黑的硬币,怀疑来源有问题,直接报了警。警方到场调查后确认,这些硬币完全合法,没有任何问题。 但即使警方证实了硬币的合法性,银行还是拒绝办理存款业务,理由是清点太麻烦,运输成本太高,希望陈大哥签个自愿放弃的声明。 这已经是陈大哥第三次处理类似的硬币存款了,之前他在农行和建行都顺利办理了,只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农行当时专门安排了5名员工,用点钞机分批清点,用了6个小时完成,建行采用先登记后清点的方式,过程相对顺利。 按照央行的规定,只有硬币出现穿孔、裂口、变形等情况才能拒收,单纯的污渍并不构成拒收理由。法定货币就是法定货币,银行有义务接收。 湖南某银行曾经花7天时间清点4吨硬币,工作人员当时说:“再麻烦也得收,这是法定货币。” 但现实中,不同银行的态度确实差别很大,有的银行严格按规定办事,有的银行能推则推,各种理由层出不穷。 警方透露,今年已经处理了17起类似的“银行怀疑客户存款可疑”案件,其中14起最终证实为合法资金。这种误报既浪费警力,也增加了客户的困扰。 硬币存款难的投诉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3%,很多案例中,银行最终还是要履行收取义务,只是过程比较曲折。 移动支付普及后,硬币使用确实减少了很多。但目前全国仍有约287亿枚硬币在流通,主要用于菜场、公交、自动售货机等场所。 一位银行支行行长私下透露,拒收硬币的真实原因往往是怕影响服务效率考核。清点硬币要花很长时间,可能影响当日业务量排名。 这种考核机制确实有问题,为了追求效率指标,一些银行宁愿违反规定也不愿意“耽误时间”,把服务责任推给客户。 事件曝光后,网上讨论很激烈。很多人觉得银行这样做不合理,法定货币不应该被嫌弃。也有人理解银行的难处,觉得清点这么多硬币确实麻烦。 不过,不管多麻烦,银行都应该履行基本职责。作为金融机构,更应该带头执行货币管理规定。 陈大哥最后在另一家邮储银行完成了存款,用时5小时23分钟,全程录像存档。虽然耗时较长,但总算解决了问题。 上海银保监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事件,银行的服务态度和职业操守需要进一步规范,不能让客户为银行的“选择性服务”买单。客户是上帝的口号喊得响,但遇到麻烦事就开始挑三拣四。 其实换个角度想,银行每天处理那么多业务,偶尔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理解。但处理方式可以更人性化一些,不要让客户感觉被刁难。 比如可以提前预约,安排专门时间处理大额硬币业务。或者收取适当的手续费,用来覆盖额外的人工成本。 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推智能化服务,但基础的人工服务还是不能丢。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替代对客户的基本尊重。 法定货币就是法定货币,不管来源如何,只要合法就应该被接受。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更应该维护货币体系的完整性。 金融服务的本质是服务,不是选择。当银行开始挑客户、挑业务的时候,可能就偏离了自己的初心。 陈大哥的遭遇虽然最终得到解决,但过程中的周折确实让人感慨。希望类似的事情能够越来越少,银行服务能够更加规范和人性化。
7月4日上海,男子带140斤硬币到银行存钱,结果,银行不仅拒收,而且还报警,说男
斗破苍穹斗气扬
2025-07-11 01:34:08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