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不小! 就在今天,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在脸书上写道,乌克兰军队准备恢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7-10 00:19:09

野心不小! 就在今天,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在脸书上写道,乌克兰军队准备恢复对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地区领土的控制。同时,加强在波克罗夫斯基和诺瓦夫瓦夫斯基方向的防御,以阻止敌人推进。 这位乌军最高指挥官直言,乌克兰军队不仅要在东部顶住俄军推进,还要“恢复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地区的领土控制”。这个两头作战的计划听起来野心勃勃,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乌军的底气其实藏在四个字里——无人机能力。 2024年8月乌军突袭库尔斯克时,曾短暂控制28个定居点,甚至逼近库尔斯克核电站。但俄军很快调集重兵反击,到2025年3月,瑟尔斯基还在强调“乌军在库尔斯克不存在被包围风险”,可见双方在这里的拉锯战有多激烈。如今瑟尔斯基旧事重提,显然是想在俄军防线上再撕个口子。 不过乌军的算盘打得更精。按照俄方俘虏的说法,乌军突袭库尔斯克的真实目的是“夺取领土作为和谈筹码”。毕竟现在俄乌双方都明白,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 但问题在于,乌军真有能力同时进攻俄罗斯本土和防御乌东吗?答案的关键,就在于瑟尔斯基反复提到的无人机。 先说进攻端。乌军要想在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打开局面,无人机是唯一能突破俄军防线的“破局点”。俄军在这两个州挖了40公里反坦克战壕,部署了密集的防空火力,传统装甲部队根本冲不进去。但无人机不一样。 2025年5月普京视察库尔斯克时,乌军曾发动大规模无人机袭击,46架固定翼无人机直奔总统直升机而去。这种“蜂群战术”虽然没能得手,却暴露了俄军防空系统的短板——面对低成本、多批次的无人机,再好的拦截效率也会被稀释。 更狠的是,乌军无人机已经开始深入俄境内搞“斩首行动”。2025年7月9日,乌军对库尔斯克“城市”河滩发动攻击,造成3死6伤,其中包括一名儿童。 这种针对平民目标的袭击,表面看是战术失误,实则是乌军试图通过制造恐慌,迫使俄罗斯分散前线兵力回防本土。而要实施这种“袭扰战术”,无人机的航程和精度是关键。 据美媒披露,乌克兰在西方支持下,已经部署了依靠人工智能识别目标的自杀式无人机,抗干扰性强且精度极高。这些无人机甚至能自主规划飞行路线,直接命中俄境内炼油厂、空军基地等关键设施。 再看防御端。在波克罗夫斯基和诺瓦夫瓦夫斯基方向,乌军面临的压力丝毫不亚于进攻。俄军每天发射数百架无人机,配合“天竺葵”自杀式导弹,对乌军防线进行饱和打击。 2024年12月,波克罗夫斯克前线的乌军士兵就抱怨,由于兵力短缺,他们只能用无人机对抗俄军装甲部队,结果导致防线多次被突破。这种“以机代人”的打法虽然暂时顶住了攻势,但也暴露出乌军的致命弱点——无人机消耗速度远超产能。 为了弥补这个缺口,乌克兰正疯狂提升无人机产能。2024年底,乌军无人机年产能突破400万架,但实际签约采购量只有150万架,大量工厂因资金不足处于半停工状态。 不过随着美国“特别条件”援助的到来,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善。2025年7月,泽连斯基宣布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万架无人机,其中2025年交付10万架,2026年还会更多。 但所谓“特别条件”,说白了就是乌克兰得自己掏钱。这对财政濒临崩溃的基辅来说,无疑是个沉重负担。 更麻烦的是,俄军也在针对性地升级反无人机技术。从“克拉苏哈”-4S电子压制系统到“鸟类学家”-1M+无人机捕捉装置,俄军已经构建起一套多层次反制体系。 2025年5月,俄军甚至用AK-74突击步枪击落了乌军无人机,这种“低成本反制”让乌军头疼不已。更绝的是,俄军还开发出一种名为“电熨斗”的装置,能干扰无人机控制信号,迫使其降落并重新编程为己方所用。这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战术,让乌军无人机的战场存活率大幅下降。 但瑟尔斯基显然没有退路。2025年7月8日,泽连斯基亲自下令,要求乌军总司令加强与美国在防空系统和无人机方面的合作。这背后的紧迫性,从俄军在苏梅州的突破就能看出来。 7月4日,俄军在尤纳基夫卡击溃乌军11个重组旅,直接威胁苏梅市安全。如果乌军不能在库尔斯克方向打开局面,整个东部防线都可能陷入被动。 不过,瑟尔斯基的计划也存在致命漏洞。首先,乌军无人机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FPV无人机只能执行单程攻击任务,且易受电子干扰。 其次,乌克兰过度依赖西方技术,关键零部件如导航芯片、通信模块仍需进口。一旦西方供应链出现问题,产能立刻会被卡脖子。最后,俄军已经在边境建立安全区,并可能得到朝鲜援军支持,这将进一步压缩乌军的战略空间。 说到底,瑟尔斯基的“两头作战”计划,本质上是一场技术赌博。乌军赌的是无人机技术迭代速度能超过俄军反制能力,赌的是西方援助能及时补上产能缺口,更赌的是俄罗斯国内政治压力会迫使普京让步。

0 阅读:0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