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

菖蒲繁花居 2025-07-09 20:40:17

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聂卫平走后,金庸脸色一变,立马开除了保姆。 1983年的广州,金庸和聂卫平的相识算得上是一段佳话。金庸,当时已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作品风靡华人世界。他不仅写小说,还特别钟爱围棋,甚至拜了比自己小28岁的聂卫平为师。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反差,但金庸对围棋的痴迷是真心实意的。他早年受父亲影响接触围棋,后来在小说里写下“珍珑棋局”这样的经典情节,对这门技艺的理解很深。聂卫平呢,那会儿是中国围棋的顶梁柱,棋风凌厉,名声响亮,尤其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战连胜,硬是把中国围棋的地位抬了起来。 金庸对聂卫平的棋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听说他来广州参加“新体育杯”围棋赛,立马通过朋友联系上,决定在家办一场宴会款待这位“师父”。这顿饭不只是简单的聚会,更像是金庸对围棋文化的致敬,也是两人友谊的起点。 1983年的中国,物资还不算太丰富,大闸蟹这种东西可是稀罕货。金庸特意托人弄来15只上等大闸蟹,摆上桌那叫一个气派。聂卫平一坐下,眼睛就盯上了这些蟹。他是出了名的豪爽,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抓起蟹就开吃,一只接一只,停不下来。结果,15只蟹他一个人干掉了13只,其他人还没怎么动筷子,桌上就剩两只了。这吃相确实够猛,搁谁看了都得愣一下。 保姆那边忙着端菜倒茶,眼看着蟹被聂卫平扫荡得差不多了,脸色不太好看。毕竟那年头蟹不便宜,金庸准备这些肯定花了不少心思,她可能觉得这局面有点尴尬。宴会结束,聂卫平拍拍肚子走了,金庸送客时还笑呵呵的,可一转身就变了脸,直接把保姆叫过来开了。这动作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保姆估计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金庸为啥要把保姆开了?这事儿没个官方说法,但猜想不少。一种可能是保姆在宴会上态度不好,也许是对聂卫平的吃相露出不满,或者服务时有点敷衍,让金庸觉得丢了面子。他这人挺讲究礼节,尤其是在朋友面前丢不起这个脸。还有人说,可能保姆没管好场面,蟹被吃光显得主人准备不足,金庸一气之下就下了狠手。不管啥原因,这事儿透出金庸对人情世故的看重,他宁可果断处理,也不让朋友受半点怠慢。 不过也有人觉得金庸这反应有点过了,不就吃了几只蟹嘛,至于开人吗?但换个角度想,那年头物资珍贵,15只蟹可能真是金庸能拿出的最好招待了,聂卫平吃得痛快是真,可保姆要是没处理好这份心意,确实容易让人不舒服。 聂卫平这顿饭吃得那叫一个过瘾,13只蟹下肚,他自己后来提起这事儿还乐呵呵地说,金庸这顿饭让他感受到真诚和热情。他的性格就这样,直来直去,不藏着掖着,吃得痛快也是对主人盛情的一种回应。金庸这边呢,能拿出15只蟹来招待朋友,出手够大方,也看得出他对聂卫平的重视。这俩人,一个豪爽一个慷慨,脾气倒挺合得来。 这场家宴过后,两人的关系没受啥影响,反而更近了。后来聂卫平还去过金庸香港家里下棋,俩人聊围棋聊得不亦乐乎。这顿蟹宴反倒成了他们友谊里的一段趣闻,流传了好些年。 1983年是个啥时候?改革开放刚起步没几年,普通人家吃饭还是粗茶淡饭,大闸蟹这种东西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品。金庸能弄来15只蟹,可见他的社会地位和人脉不一般。聂卫平吃掉13只,也不光是胃口大,更反映了那时候人对美食的渴望。那年头物资紧缺,能敞开吃一顿好的,真是件稀罕事儿。这顿饭的风波,其实也带点那个年代的味道——既有人情的温暖,也有物资的珍贵。 保姆被开的事儿传出去后,大家看法不一。有的人觉得金庸太小题大做,吃蟹而已,开除保姆干嘛呀,显得有点不近人情。可也有人支持他,说这说明他重情重义,朋友的面子比啥都重要。聂卫平这边倒没啥意见,他后来回忆时还觉得挺有趣,没把这当回事儿。围棋界和文学界的人聊起这事儿,更多是当个笑话讲,但也有人感慨,金庸这人真会做人,连朋友吃蟹都能看出他的脾气和原则。

0 阅读:0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