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热”?国防部就说了一句话,但这句话,别的国家说不出口。 7月8日,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大校开口回应了最近热传的“中国军火爆单潮”:我们始终坚持慎重、负责的态度,愿与友好国家分享装备发展成果,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听上去不激烈、不张扬、不刺耳。但要命的是,这句话搁其他任何一个军火出口国嘴里,说不出来,也说不顺。 因为他们那套逻辑是:只要你能掏钱、别是我敌人,剩下的一切都好说。你说你国家人权烂?不管;你说你拿了武器可能拿去打邻国?也行。 只要钱到位,你要战斗机、导弹、还是电子战系统,我照给不误。 这就是美国、法国、俄罗斯、甚至以色列几十年来的军售准则:管你是不是麻烦制造者,只要你够买得起,就欢迎光临。 而中国,不按这套路出牌。 最近歼-10CE刷了一波国际存在感,红旗-9B也在海外有了新动向,多国确实在积极洽谈采购。 但国防部这句“慎重、负责”,不是客套话,而是实打实的政策立场:我们不靠卖战争发财,也不把武器卖给会点燃下一场战火的人。 拿印尼说事儿,是有点代表性。这个国家不是传统大买家,也没参与过太多区域冲突,但它在南海问题上立场相对中立稳定,又和澳大利亚、部分西方国家有现实摩擦,自己也在“搞现代化军队”的路上。 歼-10CE对它来说,是技术升级、也是政治表达。但这单生意能谈成,背后不只是钱,是政治氛围够稳。 埃及也一样。外界传出它已经开始列装红旗-9B,看似只是换代升级,实则中东这摊水有多浑,中国选谁合作,得掂量半天。埃及在过去一轮巴以冲突中虽然偏向阿拉伯,但没有站成极端,也没有把自己拖进新战火。对中国来说,这是个“可控变量”。 很多人不理解中国武器出口为什么要“政治体检”,觉得卖就卖了,何必挑三拣四。但问题就在于——一旦把自己的技术卖出去,对方拿来干什么,你控得住吗?你今天卖给一个“区域强人”,他明天拿去轰了邻国,西方媒体就等着指着你鼻子开骂:中国破坏地区稳定,中国支持战争。 所以中国的逻辑很清楚:我不是不卖,我是看你值不值得买。 这跟美国那套“只要是盟友就卖”完全不同。美国几十年把以色列当长期客户,结果是什么?巴勒斯坦炸得支离破碎,黎巴嫩被牵连成废墟,谁还真把美制军火当“和平工具”? 俄制武器就更不遑多让,印度买了一堆苏系货,在边境反复挑事,从不考虑这些“战斗资产”是怎么来的。法国也一样,在非洲卖得风生水起,结果反噬成了现在几乎全被踢出“法语圈”。 中国不同,是主动克制。 不是因为不行,而是因为太清楚行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们做军品出口,是为了装备水平提升带动产业链,不是为了放火。我们对伙伴的定义,不止是关系好,还得行为稳、立场明、态度清。你是动荡源头,不管多熟,中国武器不供货。 这背后,其实是另一种力量话语的建设。 中国不是没有全球布局的意图,但选择的是另一个起点——用技术说话、用信用稳场、用出口换稳定。这不是“道德高地”表演,而是战略现实判断。 世界不缺导弹,但缺冷静。 现在你能看到,中国武器越来越多地进入海外市场,但同时你也看不到它们被用在突发性冲突第一线。这不是偶然,是筛选过的。只有一个国家敢把军火出口搞得像“审批”,那就是中国。 国防部那句“慎重、负责”,其实翻译成人话就是: 别以为有钱就能买,不是你想买,我就肯卖。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性”,不是嘴上说不挑事,而是手上武器不落错人。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7评论】【42点赞】
在水一方
沙特用中国武器对付拖鞋军。
实在话 回复 07-10 00:44
但是被拖鞋抢了!
愚公
政治正确和赚银子,互相不干扰啊,该卖还得卖
岁月如棱
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国家,大卖特卖
DDDJ音响锂电池
当你快要饿死了,就不会挑挑拣拣的。
奋斗
世界和平还得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