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程序员火了,因为拒绝周六加班照顾住院奶奶,被公司一句“不服从安排”扫地出门。最后公司以为给了15万就能了事,他却直接硬刚。 北京的一名硬件工程师童润中,用了一场长达一年零四个月的法律战,给所有“打工人”上了一堂课。 刚入职不久,他因拒绝公司强制要求周末加班而被辞退,但他没有忍气吞声,而是选择将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终,他在五场官司中全部胜诉。 这个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尤其是那些在职场上遭遇不公却无法发声的人。 故事开始很普通,童润中刚加入北京的一家叫做“航天巨恒”的公司,担任硬件工程师,月薪12000元。 可好景不长,公司突然要求他周六加班,童润中认为周末应该是法定休息日,这样的要求不合理,于是他拒绝了。 公司的回应非常强硬,要么接受加班,要么离职,并且不提供任何补偿,理由是“公司有运营成本”。 面对这种不讲理的态度,童润中决定以法律应对,他把公司告上法庭,正式启动了法律程序,起初,公司并没有把这位刚入职的年轻人放在眼里,认为他不会引起什么波澜。 随着官司一场场打下来,公司的态度开始松动,后来甚至主动提出和解,愿意支付一万多元了结此事。 可谁也没想到,童润中拒绝了,他不是嫌钱少,而是对公司提出的“补偿”二字无法接受,在他看来,“补偿”听着像是公司的一种施舍,而“赔偿”才意味着公司承认自己违法并承担责任,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为了这个“一字之差”,他跟公司彻底较上了劲,即使法官都劝他:“为一个字折腾不值当”,童润中也丝毫不退让,他要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这份硬气,源于他对劳动法律的精通,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打劳动官司,在法庭上,他能清晰地指出公司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哪条哪款,逻辑缜密,准备的考勤记录、合同条款等证据也很充分。 公司大概也未料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工程师,竟是个法律“行家”,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公司一度采取拖延战术,甚至不出席开庭,试图耗尽他的精力,但童润中始终没有放弃。 他耗费一年多的时间,真的只为那“一字之差”吗?童润中反复强调,维权的核心并非金钱,而是为了争一个“理儿”:公司做错了,就必须在法律上承认错误。 他要让这家公司,以及所有类似的公司明白,员工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棋子,法律是有底线的,他也并非反对所有加班,如果公司确有急事,并愿意支付相应的加班费,完全可以协商,他反对的,是这种不容商量的强制。 童润中这么折腾,也是想给其他劳动者做个示范,他希望自己的案子能被收录到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一个公开的判例,这样以后再有人遇到类似情况,就知道该如何取证、如何维权,法官判案时也能有所参考。 官司打赢后,有人劝他见好就收,他却偏要把整个过程发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 信源:百度百科
“这个小伙火了!”北京,小伙拒绝周六加班被公司辞退,他花1年时间打官司!公司怕
【844评论】【382点赞】
树熊
人间正道是沧桑
用户31xxx84
这种就是故意靠打官司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