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以色列人都麻了,战机刚起飞,导弹就落地。 7月6日凌晨,特拉维夫警报声大作,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遭到袭击。胡塞武装随后宣布,他们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并声称“精确命中目标”。 讽刺的是,就在这场袭击发生前十几个小时,以色列空军刚刚发动大规模远程打击,派出二十多架战机,对也门胡塞控制区的多个港口和电力设施实施空袭,行动被命名为“黑旗行动”,场面火光冲天,战火映红红海。 以色列原以为这轮密集轰炸足以压制胡塞,然而战机尚未返航,胡塞导弹便已跨越数千公里沙漠,直指以色列本土,打得又快又狠,毫无迟疑。 更让人尴尬的是,以色列军方对是否成功拦截导弹语焉不详,仅含糊表示“部分目标被拦截”。这话听上去,像极了比赛失利后无奈的托辞:“我们已经尽力了。” 胡塞的打击,显然不仅是为了制造战果,更是在打心理战。 早在5月,他们也曾袭击过本-古里安机场,导致数百万人连夜涌入避难所。这次再度袭击,他们选中的依然是以色列的关键节点:机场、港口、油罐设施——目的就是要让民众无法安睡,让国家运转机制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战事可谓三面吃紧: 南线,加沙战事胶着,与哈马斯的巷战难解难分; 北线,黎巴嫩方向,真主党的火箭弹隔三差五就来一次; 西线,也门的胡塞武装火力不断升级,导弹越打越远,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 这已经不是局部战线吃紧的问题,而是整体态势正在被“多线夹击”。 至于胡塞自身,早已从当年的“山地游击队”成长为拥有正规军事实力的“准国家化部队”。从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到反舰系统一应俱全,多次成功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实战经验日益老练,打击精度也在提升。 以色列空袭后口号喊得响亮:“也门的命运将与德黑兰一样。”但现实是,胡塞导弹落地时,以色列还没反应过来;而那句口号,只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存在感。 更棘手的是,以色列的连续打击并不能改变一个关键现实:胡塞的弹药并未枯竭,反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补给。其背后的“靠山”——伊朗,不仅弹药充足,更从不惧战。 此情此景,你认为以色列还能怎样应对?是否已陷入“三线开战”的泥潭?反而令胡塞这种“准国家武装”愈战愈强、底气十足?
以色列被胡塞搞自闭了,以色列战机刚刚完成打击任务返航,胡塞武装就紧随其后向以色
【90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