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哥对日本伸手了!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砸向盟友,却意外撬动了东亚地缘政治的棋盘

森森视野 2025-07-09 08:47:33

龙哥对日本伸手了!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砸向盟友,却意外撬动了东亚地缘政治的棋盘。 7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向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同时发出“最后通牒”: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商品加征25%关税(比4月公布的24%再提高1个百分点),对韩国产品征收25%关税。白宫当天宣布将原定7月9日结束的关税宽限期延长至8月1日,留给日韩的最后谈判时间仅剩三周。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得又狠又急。4月2日他刚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日本实施24%的“对等关税”。当时日本汽车业已感到寒意——美国对进口乘用车关税从2.5%飙升至27.5%,卡车关税更达惊人的50%。 汽车是日本经济的命脉。2024年日本向美国出口近140万辆汽车,占其出口总量的近17%。汽车产业贡献了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28.3%,超6万亿日元。关税冲击下,2025年1-5月日本对美出口额同比暴跌11.2%,创十年最大跌幅。 丰田得州工厂每辆车成本骤增3800美元,相当于吞掉近三成利润。整个日本产业界陷入恐慌。 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强硬。6月30日,当特朗普在福克斯商业频道宣布“日本汽车在美国应该被征收25%的关税”时,日本政府直接取消原定的美日“2+2会谈”。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每周往返华盛顿,七轮谈判中甚至提出以造船技术、液化天然气合作换取关税减免。但特朗普在6月29日采访中彻底粉碎日本幻想:“我们没向日本出口汽车,他们却向美国运送数百万辆”。 更具讽刺的是,日本对进口乘用车早已实行零关税,而美国却对墨西哥、加拿大的汽车依《美墨加协定》给予免税待遇。这种赤裸裸的双标让石破茂政府忍无可忍。 正当日本被逼到墙角,中国伸出了关键援手。6月29日晚,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第140号公告,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 这份公告来得正是时候。中国曾是日本水产品最大出口市场,2022年进口额高达871亿日元,占日本水产出口总额的25.2%。自2023年8月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后,中国市场对日本海产按下暂停键,日本渔民经历了近两年的“寒冬”。 岩手县宫古市渔民畠山康男激动地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们一直在按照中方要求严格检测放射性物质,就等着恢复出口的一天。”该县鲍鱼价格曾因禁运腰斩至每公斤6423日元,不足2022年一半。 政策解禁信号让日本水产股应声上涨。主营扇贝加工的吉村食品控股单日暴涨11.03%,创半年新高。 表面是贸易争端,背后却是战略格局的重构。被关税大棒打醒的日本,正在加速“脱美入亚”进程。 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清华演讲时三次强调这一主张,呼吁“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等待美国换总统”,并直言“特朗普之后,美国政策也难有实质性改变”。《日经亚洲评论》罕见刊文赞赏中国技术驱动的福利模式,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更向王毅外长递交中日韩供应链融合方案。 石破茂政府行动比言论更诚实。日媒爆料其已启动三套预案:加速东盟市场替代、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甚至默许三菱重工向中国出售机床。而6月中旬,中日韩经贸代表在首尔重启中断五年的自贸区谈判,将绿色能源、半导体产业链列为优先领域。 更深远的变化在金融领域显现。中日韩央行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东盟十国将人民币储备比例提升至18.2%。沙特阿美在深圳设立首个海外新能源研发中心,石油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这些动作都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敲打下悄然加速。 中国恢复日本水产进口引发国内舆论两极反应。支持者称赞这是“以德报怨的高明外交”,为分化美日同盟赢得关键棋子;反对者则担忧核污染风险,在社交媒体质疑:“检测真的靠谱吗?别急着送温暖!” 海关总署公告显示,解禁建立在两年独立监测基础上,排除福岛等10个高风险都县,要求企业重新注册,进口时需提交日本官方卫生证书、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及产区证明三重文件。科学数据成为这场信任重建的基石。 东京股市交易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丰田股价,青森县渔民忙着准备出口中国的检测文件,而石破茂办公桌上同时摊着中美两国的贸易协定草案。东亚从未如此接近形成一个“抗美供应链”。 当鸠山由纪夫在清华喊出“东亚必须抱团”,当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桌上响起久违的笑声,特朗普或许终于意识到:他的关税大棒没有让盟友屈服,反而砸出了一个改写世界贸易规则的新联盟。 您认为中国应该在日本被美国加征关税时拉一把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央视新闻 7月3日《美国对日韩加征关税引发地区产业链重组》 新华社 7月2日《中国海关总署: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 日经亚洲 6月30日《中美关税博弈下的日本战略转向》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