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协议刚签,越南便对华挥出贸易重拳。7月3日美越新协议落定,仅四天后,越南工贸部就宣布自7月6日起,对中国出口的热轧卷征收27.83%的反倾销税,有效期长达五年。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是美越联手对中国产业链的围堵。
这份美越协议内容耐人寻味:越南对美出口大幅削减关税,转口的中国产品更是被加罚40%,而美国商品却能零关税进入越南。不仅如此,协议还要求越南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强制标注原料来源,且允许美方单方面定义“转运”行为,同时严查中企“借壳出口”,对原料本地化率不足的产品按“转运”重罚。这无疑是美国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化”的又一举措,让不少靠越南贴牌的中企陷入困境。
越南此举并非突发,而是早有端倪。今年4月,46%的惩罚性关税威胁已将越南经济逼至临界点,越南当局内心早已动摇。此次以对美出口缴纳20%关税的代价,换得本土商品20%的“优惠”税率,便急不可耐地对华出手,试图讨好美国。
但越南显然打错了算盘。中国作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2052亿美元,占越南GDP的47.7%。越南工业化尚处起步阶段,热轧卷年需求缺口超200万吨,依赖中国进口,此时加税无疑会导致自身成本暴涨,拖累下游制造业,实属“饮鸩止渴”。
面对越南的举动,中方迅速回应。7月5日,中国外交部明确警告“协议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事实上,中方反制手段多样,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中国便立马对欧盟白兰地征税,足见精准反制的能力。目前,中越边境原产地核查收紧,越南农产品通关滞缓,晶圆设备出口审批周期拉长,部分中资企业也开始调整在越生产模式。
同时,中方已引导企业分散风险,泰国、马来西亚的产业链配套正加速吸引中资,宁德时代等企业对越新增投资也趋于谨慎,产业迁移的信号已然显现。
越南想依靠美国撑腰,却没看清美国只是缓兵之计,待其产能布局完成,越南恐难有立足之地。而中国的市场和机会,一旦错失,便再难挽回。越南“吃饭砸锅”的行为,终将自食其果,中方虽不会立刻采取雷霆手段,但精准且持久的反制已在路上,后果终究需要越南自己承担。
美越协议刚签越南便对华挥出贸易重拳热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