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养着一个百万人之多的黑帮,满朝文武都怕他,为啥雍正却不管 李卫,1688年出

小史论过去 2025-07-08 15:33:42

李卫养着一个百万人之多的黑帮,满朝文武都怕他,为啥雍正却不管 李卫,1688年出生在江苏丰县,家里挺有钱,老爹是盐商。小时候没读多少书,十岁没了爹,家里的事早早就得自己扛。他胆子大,心眼活,特别会处理地方上的乱七八糟的事儿。史书上说他抓贼特别有一套,能摸清贼窝在哪,下手又快又准。1717年,29岁的他拿钱捐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算是正式混进了官场。两年后升到户部郎中,管钱的事儿干得也不赖。 雍正上台后,李卫的官路跟开了挂似的。1722年,他先被派去直隶,后来改去云南管盐务。那会儿云南私盐横行,官盐卖不动,他到任后直接带人查盐场,收拾贪官,改制度,国库的钱很快就多了起来。1724年,他升成云南布政使,1725年又跳到浙江当巡抚,第二年就坐上了浙江总督的位子,一下子管了一省的军政大事。 李卫手底下这个所谓的“黑帮”,其实不是啥黑社会组织,而是一张覆盖面超广的网络,包括漕运工人、盐务人员、地方上的眼线和执法队伍。人数可能没真到百万,但影响力绝对不小,从江南水路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他的人。官员们怕他,不光因为他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还因为这张网太厉害了,谁干啥坏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比如在浙江当总督时,他靠这帮人治私盐。1726年,他在海宁长安镇设巡查点,用水陆两路兵力堵私盐入口,狠狠打击了两淮来的私盐贩子,官盐生意立马好了起来。还有1728年的“江南案”,他接到举报,说江南总督范时绎跟地方势力勾结贪钱,他派人摸底查账,最后把范时绎拉下马,震住了整个江南官场。 这张网怎么来的?李卫早年在地方上混,认识不少人,后来当官了,就把这些关系整合起来,成了他的情报和执行工具。说白了,他是用这帮人帮朝廷干活,不是给自己谋私利。 雍正为啥不对李卫动手?简单来说,李卫太好用了。雍正刚上台时,朝廷里乱七八糟的事儿一大堆,康熙晚年留下的权贵势力尾大不掉,他急需一个能打能干的狠角色。李卫正好合适——忠诚,能干,还不贪。雍正给他先斩后奏的权力,就是看中他能快速办事,管住下面那些不安分的人。 再者,李卫的“黑帮”其实是帮雍正干脏活的。比如查贪官、收拾地方势力,甚至盯着朝里的大佬,像八爷党这种刺头。李卫查过内务府的账,挖过八爷党的黑材料,帮雍正把这些威胁一一摆平。雍正知道这手段不咋光彩,但效果好啊,朝廷稳了,国库满了,他也就乐得装看不见。 还有一点,李卫从不拿这张网干私活,全是为了朝廷办事。雍正信任他,知道他不会反过来咬自己一口。所以,哪怕满朝文武怕得要死,雍正也觉得这家伙值得保。 雍正1735年驾崩,乾隆上台。新皇帝一般都会防着前朝的大臣,但李卫靠着清廉和能力,照样被重用。1736年,他当上直隶总督,管着京畿这块要地。他还是老作风,干活利索,治地方、管漕运、抓治安,样样不含糊。1737年,他还查了个宗室案,把诚亲王府的卫兵库克绳之以法,连乾隆都夸他胆大公正,赏了他四龙补服。 不过,李卫身体扛不住了。1738年秋天,他病倒了,10月22日死在直隶总督府,才51岁。乾隆给他办了隆重的葬礼,赐了个“敏达”的谥号,表彰他脑子灵、干活棒。老百姓也挺念他的好,葬礼上自发送行的不少。他儿子李兴垣、李兴举后来也当了官,家里还算风光。 李卫这辈子争议不少,有人说他手段狠辣,不走正道,有人说他实干救民,是个能臣。史书上说他“雄恣不驯,纯任权术”,意思是他性子野,靠手腕干活,但确实立了大功。民间因为电视剧认识他,觉得他清廉果敢,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算贴近他的真面目。他这人,既是雍正的得力助手,也是清朝复杂政治的一个缩影。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