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大德了!”近日报道,福建邵武,一男子谎称要为18岁的儿子购买房产,要求儿子在白纸上签下他的名字和身份证号,没多久,儿子就收到了法院传票,其中还有一份借条,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他欠了别人10万元,因迟迟没还钱,被人告上法庭! “爸,法院传票是怎么回事?”小天握着那张薄薄的纸,手指还在微微发抖。电话那头先是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父亲王强支支吾吾地回答:“没事,就是个小纠纷……” 这是2025年初发生在福建邵武的真实一幕。刚满18岁的小天怎么也没想到,半年前父亲让他随手在白纸上签的那个名字,竟然让自己莫名其妙地背上了10万元债务。 时间回到2024年夏天,刚高中毕业的小天被父亲要求:“儿子,爸准备给你买套房,你先在白纸上签个名,办手续要用。” 小天虽然年纪小,但是也知道,不能在白纸上随意签名。但架不住父亲不耐烦地催促,说这个是房管局要求的格式,他回头打印上去就行,还说只要写下名字和身份证号就行。自从5岁那年父母离婚后,小天一直是跟父亲生活,所以对父亲可谓是毫无戒心的他最后还是照做了。 2025年1月,收到法院传票的小天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向人借了10万元,但借条上却是他的签名。 “我当时就懵了,我完全不知道这是借钱用的啊!”小天赶紧翻出和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里面清楚地显示父亲当时说的是“买房用”。 在庭审中,原告坚持认为小天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签名负责。但法官仔细审查证据后发现了关键点:签名是在空白纸上,事后才被添加借款内容;聊天记录证明小天对借款一事完全不知情;借款发生时小天刚满18岁,其社会经验尚且不足。 最终,法院判决父亲王强独自承担还款责任,小天无需为这笔债务负责。这一判决恰恰体现了司法实践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是所有纸面上的签名都代表真实的意思表示,特别是在存在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法律也不能成为不法分子欺诈的工具,法院有责任穿透表面形式,探究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有法律专家提醒,类似的“亲情诈骗”并不少见。都是以“帮忙”“走个形式”这种常见套路为由要求签名,但却故意不说明文件真实用途,并且利用亲属关系施加情感压力。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这次竟然会是亲爹坑儿子,而且还是相依为命10多年的父子。幸好有聊天记录为证,不然小天根本无力承担这笔10万块钱的债务。 不过,判决虽然还了小天的清白,但父子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小天苦笑着说:“我现在连他电话都不想接。最难过的是,骗我的居然是最亲的人。” 只能说,在利益面前,有时候连亲情都可能变成陷阱。所以,保护自己,从慎重对待每一个签名开始。
信息来源: 法治进行时2025-07-06 |《父亲谎称为18岁儿子买房,骗其在白纸上签字,替父背上10万元债务成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