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论文查重不过关会被毙,古代史书 “抄袭” 竟能流传?这位史学家太离谱! 在学术圈,论文抄袭一旦被发现,轻则撤稿,重则身败名裂。可南朝史学家何法盛,堪称 “古代学术不端天花板”!他编写的《晋中兴书》,被后人发现大量抄袭前人著作,直接被史学大家刘知几骂成 “缝合怪”。这本 “最水史书” 的翻车现场,究竟有多荒唐? 何法盛生活在南朝刘宋时期,立志编写一部东晋断代史。当时关于东晋的史料不少,可他既不想耗费精力实地考证,也不愿逐字逐句梳理文献。偷懒心切的他,想出个 “绝妙” 办法 —— 抄!他把前人的著作,如王隐的《晋书》、干宝的《晋纪》等,翻出来大段大段摘抄,东拼西凑,硬是 “攒” 出了一部《晋中兴书》。 书中许多内容,直接照搬原文,连人物对话、事件细节都一字不改。更离谱的是,遇到不同史料记载矛盾的地方,他也不加以辨析,而是把几种说法全抄进去,搞得前后矛盾,逻辑混乱。比如在记载某位大臣的生平,前一章说他死于某年,后一章又说他在此年后还参与了某项活动,看得读者一头雾水。 何法盛的 “抄书大作” 问世后,起初并未引起太多质疑。但到了唐朝,史学大家刘知几撰写《史通》时,一眼看穿了其中猫腻。刘知几气得直拍桌子,在书中痛批:“何法盛之徒,全无史德!抄录旧文,不加考辨,拼凑成书,与街头缝补匠何异?” 他犀利地指出,何法盛这种 “缝合” 行为,不仅歪曲史实,更让后人难以分辨真伪,堪称史学界的 “毒瘤”。 尽管被骂 “最水”,《晋中兴书》却因保存了部分失传史料,歪打正着成了研究东晋历史的重要参考。但何法盛的抄袭行为,也给后世敲响警钟:修史需严谨,治学要踏实,靠 “缝合” 糊弄,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审判!从 “抄书成书” 到被骂千年,何法盛的故事,堪称古代学术圈最尴尬的反面教材! # 何法盛 #晋中兴书 #刘知几 #史学 #历史趣闻
现代论文查重不过关会被毙,古代史书“抄袭”竟能流传?这位史学家太离谱! 在学
正史记录
2025-07-08 10:10: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