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啥突然把矿产收入拱手相让?这事儿得从 7 月 3 日泽连斯基签字说起。当天乌克兰总统正式批准协议,允许将国内矿产开采收入的一半直接打入美乌合办的重建基金。表面上看是两国共管,实际操作中乌克兰相当于把 "摇钱树" 的一半收益拱手让给美国。 这个协议的核心条款相当直白,根据乌政府公布的协议文本,所有新发放的矿产开采许可证收入中,50% 要纳入美乌共同管理的基金。 从稀土到锂矿,从石油到天然气,只要是新开发的资源项目,乌克兰都得把一半收益交给这个基金。更关键的是协议明确,即便未来乌克兰修改国内法律,也必须优先保障基金权益,这相当于给美国资源开采权上了 "双重保险"。 背后的美国援助的持续缩水,进入 2025 年,特朗普政府以 "库存不足" 为由,暂停向乌克兰交付 "爱国者" 导弹、155 毫米炮弹等关键武器。7 月初美国防部甚至下令暂停部分军援运输,导致波兰边境滞留大批待运装备。 这种压力下,乌克兰不得不通过矿产协议换取美国的持续支持。正如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通话中强调的,加强防空能力是当前首要任务,而美方的 "税收保障" 条款中明确提到可能提供新的防空系统援助。 乌克兰的矿产资源确实诱人,这个东欧国家拥有全球 5% 的矿产储量,铁矿石、锰矿、钛矿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锂矿和稀土资源更是战略价值极高。以锰矿为例,尼科波尔矿区供应全球 18% 的电解锰,特斯拉柏林工厂 40% 的电池用锰都来自这里。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 2024 年矿产出口占外汇收入的 52%,成为支撑战时经济的核心支柱。把这样的资源收益拱手相让,相当于断了自己一条重要财路。 《基辅独立报》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乌克兰民众认为协议带有 "剥削性质",日托米尔地区的采矿工人直接抗议称 "这是把国家资源卖给外国佬"。 议会内部也出现分歧,部分议员指责政府 "用资源换武器是饮鸩止渴"。更讽刺的是,协议签署当天,乌克兰最高拉达刚刚通过同步执行欧盟对俄制裁的法案,转身就把经济命脉交到美国手中。 欧盟早已盯上乌克兰矿产,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明确表示 "欧洲需要的 30 种关键材料中有 21 种可由乌克兰提供",并要求美乌协议必须符合欧盟法律。 俄罗斯则直接嘲讽协议是 "一纸空文",俄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直言 "真正的协议由战场决定"。这种多方角力下,乌克兰的妥协显得尤为被动。 对乌克兰来说,这笔交易的代价远超金钱。根据协议,未来十年基金收益将全部用于再投资,乌克兰短期内无法获得实际收益。 而美国通过国际开发金融公司主导基金运作,实际上掌握了资源开发的话语权。更严重的是,约 40% 的乌克兰矿藏位于冲突地区,在俄军控制下的东部资源开发权可能因此落入美国手中,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风险。 这场资源博弈的背后,是乌克兰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当泽连斯基在协议上签字时,基辅上空正响起防空警报,俄罗斯当天发动了新一轮导弹袭击。 在这种背景下,用资源换安全的选择,究竟是战略妥协还是饮鸩止渴,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乌克兰把矿产收入的一半交给美国时,它失去的不仅是经济主权,更是在这场战争中自主决策的能力。
俄罗斯的野心不仅仅是现在的乌东四洲,而是有更大的一盘棋。俄罗斯现有领土170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