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上海南京路,一队日军耀武扬威穿行,突然一个孙景浩从人群中冲出,大骂:”去死吧“,随后快速从怀里掏出一枚手榴弹,拉掉引信扔入日军队伍。 孙景浩,1917年生,上海闸北区人,家里爹妈靠微薄收入养活三个孩子。他小时候日子紧巴巴,没啥特别,喜欢看报纸小说,长大后凭自学当上了印刷厂排字工。每天在昏暗灯光下摆铅字,辛苦但踏实。1930年代的上海,既繁华又不安,日本侵略的阴影越来越重。九一八事变后,反日情绪在街头巷尾发酵,孙景浩也慢慢被这种气氛感染,爱国心在他心里扎了根。 淞沪会战打响后,上海成了战场,孙景浩的生活彻底崩塌。印刷厂被炸毁,他丢了饭碗,家也被迫搬到公共租界苟且偷生。 日军的暴行随处可见,平民被打、财物被抢,他全看在眼里,怒火越攒越多。一次偶然,他在战场废墟捡到一枚日军手榴弹,检查后发现还能用。他没啥军事经验,但决定留着这东西,暗自琢磨着怎么给同胞出口气。 1937年11月12日,日军为炫耀胜利,在南京路搞游行。那天,市民被逼着站在路边看,孙景浩混在人群里,手里攥着那枚手榴弹。他目标明确——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游行队伍走近时,他瞅准机会,冲到路中央喊出“去死吧”,拉掉引信,把手榴弹扔了过去。爆炸当场炸死三名日军士兵,松井石根受了伤,游行队伍乱成一团。人群吓得四散奔逃,日军愣了片刻后开枪,孙景浩没跑,被乱枪打倒,血流了一地。 孙景浩这一炸,把日军吓得不轻。他们没想到一个普通人敢这么干,马上封锁南京路,抓了一堆无辜市民,想揪出“同伙”。可查来查去,孙景浩就是个孤胆英雄,没啥组织背景,就是咽不下被压迫的那口气。日军随军记者拍了张他倒在血泊里的照片,后来传出去,在中日两边炸了锅。中国人听了他的事迹,气得更想抗争;日本那边,有些人开始怀疑这场战争到底对不对。 日军把这事定成“恐怖袭击”,在上海大肆搜捕,抓了几百人,可啥也没挖出来。孙景浩的行动让日军高层慌了,也让上海人看到点希望——再普通的人,也能让侵略者吃瘪。他的故事没大书特书,却在民间传开了,成了抗战里的一道光,激励了不少人接着跟日军干。
1937年,上海南京路,一队日军耀武扬威穿行,突然一个孙景浩从人群中冲出,大骂:
思绪永恒
2025-07-07 21:29: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