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7月5日,浙江,一男子在家里午睡的时候,被树上的知了猴吵的睡不着,于是他一气之下,拿起一根长杆子就去抓知了猴,结果10分钟就抓了整整一大袋子,带到餐厅后才得知,这东西收货300元一斤!网友:这简直是“会飞的黄金”!
7月5日,浙江杭州的天气闷热难耐,一位大哥正准备在家午休,结果被窗外的蝉声吵得烦不胜烦。实在受不了,他索性拿起家里的长竹竿,下楼去“消停”这些聒噪的家伙。 谁能想到,本来只是气头上的一个举动,结果十分钟不到,他居然抓了一大袋刚出土的知了猴。 一袋子蝉蛹在手,他也没太当回事,想着顺路带到附近的饭店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换点零花钱。这一去竟然让他惊掉了下巴——老板二话不说,直接开价三百元一斤,比牛肉还贵! 这价格一传出去,立马在网上炸了锅,网友们纷纷感叹:“这哪是蝉啊,简直是会飞的黄金!” 原本没人搭理的知了猴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饭店把它打造成“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色菜,一只就能卖到一块钱,一斤更是能卖到三四百,利润高得吓人。 一时间,不少人心动了,纷纷加入抓蝉大军。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杭州的绿化带、树林下,总有人拿着长杆、戴着头灯,在树下仔细寻找。有人用网兜,有人用粘胶,甚至还有人琢磨出了抓蝉的“黑科技”。 短短几天内,“抓蝉”从一个临时起意的小动作,变成了某些人眼里的“发财门道”。以前在乡下抓蝉,是小孩子夏天图个乐子,现在却成了城里人眼里的捡钱机会。 抓蝉的视频和教程也在网上疯传,甚至有人组团租下整片树林,想靠这个小生意赚上一笔。对他们来说,这就像发现了一个谁都没留意的金矿,抓到就是赚到。 有生态专家出来提醒说,知了猴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出土时间又短,本身数量就不多。现在这么一窝蜂地去抓,很多刚钻出地面的幼虫还没来得及上树就被抓走了,长此以往,很可能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蝉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不仅对土壤有作用,也是鸟类等动物的食物来源,一旦大量减少,后果很难预料。 其实类似的例子也不是第一次出现。禾花雀就是被抓着吃,吃到成了濒危动物;广东的竹鼠养殖一度火爆,结果市场饱和、政策一变,一堆人赔得精光;云南的野生菌也是因为过度采摘,陷入了资源危机。 有些地方开始担心这种“狂抓”会把资源采光,但到底该不该限制、怎么限制,却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眼下大家都在赚钱的热头上,冷静下来讨论长远影响的,还不多。 说到底,这波“蝉热”暴露出的,是人们一有机会就只顾眼前利益、不管生态后果的老毛病。为了一时赚钱,破坏了自然平衡,最终可能谁都得不到好处。 当然,相关部门也得尽快跟上,制定明确的采集和销售规定,别让一场原本可以规范化的致富机会,变成另一次生态灾难。 蝉鸣是夏天最真实的声音,是童年的回忆,也是自然赠予的礼物。如果因为这点眼前的利益,把它们抓得越来越少,甚至消失在城市的角落,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信息来源:《男子被知了吵得睡不着,抄起家伙去抓称饭店买一斤300元,网友:分明是会飞的黄金》都市频道
用户11xxx63
瞎扯抓知了都是晚上去树下摸着
whbaicsx999
白天抓知了猴?脑残吧!
海阔天空
能不能别吹牛逼,300一斤,小便要不要200就行,你要多少给你多少
宝葫芦
长翅膀的不值钱
花木郎
大白天你去抓鬼啊?一点常识都没有还敢出来发文骗钱!
用户10xxx92
又想骗我回乡下抓
用户14xxx16
吹牛不计成本,这东西晚上才出来褪壳的,能抓十只八只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