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够了,动手了。" 这一次,中国没再留情。 7 月 1 日零点刚过,30 国的日子变了,欧盟的 "求情信" 也成了废纸一张。 中国正式出手,对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不锈钢钢坯、热轧板卷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税率突破百点。 这不单单是一场贸易博弈,更是一场持续六年的产业保卫战,更是中国维护全球贸易公平的坚定表态。 故事要从六年前说起,2019 年,欧盟通过 "先赔本抢市场,再垄断赚大钱" 的低价倾销策略,将不锈钢热轧板价格压至本土售价的 65%,德国蒂森克虏伯等企业凭借政府补贴,以 "白菜价" 冲击中国市场。 这种 "自杀式竞争" 直接导致山西太钢等本土企业被迫降价 30% 维持市场份额,中小企业成片倒闭,行业利润缩水超 40%。 当时的中国不锈钢产业,就像被狼群包围的羔羊,随时可能被吞噬殆尽。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选择用规则捍卫权益。 2019 年 7 月,商务部依据《反倾销条例》启动调查,最终裁定欧盟、韩国等国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征收最高 103.1% 的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犹如给本土产业筑起一道 "防火墙",2024 年中国不锈钢产量逆势增长 7.54%,达到 3944 万吨,出口量同比激增 21.92%,产业竞争力不降反升。 然而,欧盟并未善罢甘休。 今年 5 月,欧盟宣布对中国马口铁加征 62% 反倾销税,6 月又单方面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采购。 这种 "先动手后讲理" 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中国。 7 月 1 日生效的反倾销税,正是对这种贸易霸凌的有力回击。 值得玩味的是,欧盟此前还在稀土问题上向中国 "求情",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甚至称欧洲企业 "恐惧和顾虑",但这种 "一边制裁一边求援" 的策略显然行不通。 此次反倾销税的续征,并非简单的 "以牙还牙"。 从税率设计可见中国智慧:欧盟统一适用 43% 税率,体现对高补贴企业的精准打击;韩国实行 "双轨制",浦项制铁因遵守价格承诺享受 23.1% 优惠,其他企业则面临 103.1% 惩罚性关税;印尼因倾销幅度较低,税率定为 20.2%。 这种差异化处理,既维护了公平,也为合规企业保留了合作空间。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欧盟正陷入 "既要又要" 的困境。 一方面要求中国扩大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却系统性设置贸易壁垒:对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禁售太阳能逆变器、限制 5G 设备采购。 这种 "市场换产业" 的思维,本质是将中国视为 "经济殖民地",要求中国永远停留在产业链低端。 但中国制造业早已今非昔比,2024 年不锈钢净出口量达 316.65 万吨,同比增长 53.24%,用实力证明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场贸易博弈的结局尚未尘埃落定。 欧盟可能会效仿美国,对中国不锈钢加征报复性关税,而中国稀土管制、政府采购限制等反制措施也已箭在弦上。 但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中方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展现的不仅是产业韧性,更是捍卫规则的决心。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或许可以从欧盟白兰地案中找到启示:34 家欧盟企业因主动提交价格承诺,最终免征反倾销税。 这说明,合作永远比对抗更有出路。 欧盟若想打破僵局,不妨放下冷战思维,像对待美国盟友那样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放宽《瓦森纳协定》技术管制。 毕竟,中国不锈钢产业的崛起,不是为了打倒谁,而是要在公平竞争中实现共赢。 这场贸易博弈,你怎么看?是中国捍卫产业安全的必要之举,还是加剧全球贸易摩擦的导火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跟美国签协议才五天!越南就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最高达27.83%7月6号,越南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