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时,宰相李石乘马上朝,路过郭子仪旧宅时,突然一枚冷箭射出,击中了他的胳膊。李石急忙调转马头,往反方向逃跑。快到家时,又有一名刺客从巷子中窜出,挥刀向他奔来。 唐朝步入中后期后,宦官专权的阴霾愈发浓重。唐文宗登基后,一心想扭转这一颓势,重塑皇权威严。 可太和九年的 “甘露之变”,却成了压垮朝堂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场由唐文宗联合李训、郑注等人策划的除宦行动,最终以惨败收场。 在宦官势力的反扑下,大批朝臣惨遭屠戮,唐文宗本人也沦为宦官掌控下的傀儡。 经此一役,以仇士良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彻底把持了军政大权,皇帝形同虚设,每次朝会,仇士良都带着数名佩刀宦官站在文宗身侧,整个朝堂的气氛很是诡异。 出身宗室的李石,正是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被推上相位。“甘露之变” 后,李石临危受命,肩负起稳定朝政的重任。 李石出相后,致力于协助唐文宗挣脱宦官枷锁,他曾对文宗说:“陛下春秋鼎盛,当振举纲纪,勿为竖宦所制。” 当河东节度使刘稹叛乱的消息传来后,李石趁机向唐文宗进言:“今藩镇蠢动,若内宦仍掣肘朝政,恐天下离心。” 李石的所为,引起宦官集团的警惕,仇士良曾在私下对心腹咬牙道:“李石若不除,吾辈终无宁日!” 开成三年(838年)正月初五的清晨,李石如往常般离开亲仁坊的府邸,骑马赶赴大明宫上朝。 行至郭子仪旧宅附近时,突然,一支冷箭从街边槐树后呼啸而出,“噗” 的一声射中李石的左臂膀。剧痛瞬间席卷全身,李石在马背上一个趔趄,鲜血顺着箭杆汩汩流下,染红了胸前衣襟,他险些坠马。 随行的三名侍从见状,一人吓得瘫坐在地,另外两人尖叫着四散奔逃,现场一片混乱。 强忍着剧痛,李石咬紧牙关调转马头拼命回撤。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 李石死死攥紧缰绳,只想尽快脱离险境。眼看就要抵达自家坊门,一名手持陌刀的壮汉突然从墙角阴影中窜出,刀锋带着寒光凶狠劈来。 李石仓促间侧身躲闪,刀锋虽未及身,却精准砍中马尾,马鬃猛地炸开,受惊的马匹狂嘶着向前狂奔,载着他撞开坊门冲了进去,侥幸甩开了刺客的追杀,捡回一命。 当日,唐文宗在大明宫含元殿久等宰相李石不至,正让内侍询问时,李石遇袭的消息由亲卫气喘吁吁地报来。 唐文宗气愤的说:“竖子敢尔!” 唐文宗深知宰相遇刺不仅关乎朝廷体面,更可能引发朝堂动荡。当即下令神策六军抽调五百精兵进驻李石府邸加强护卫,同时命金吾卫在全城展开搜捕,凡形迹可疑者一律扣留。 然而刺客早已混入市井销声匿迹,长安城的大街上,百姓们交头接耳,神色慌张,自此被恐慌笼罩。 李石遇刺的消息引起朝野上下一片震动。 次日早朝,按照规制本该有数十名官员列班的太极殿,最终进宫觐见的仅九人,其余皆托病在家,甚至有官员连夜带着家眷逃出城去。 长安这座大唐帝都,东西两市的商贩都无心经营,店铺早早关门,陷入前所未有的惶惶不安,过了半月才稍稍平复。 侥幸生还的李石,左臂箭伤深可见骨,养伤期间夜夜被噩梦惊醒,梦中皆是刺客挥刀的身影。他深知刺杀背后定是仇士良等宦官主使,在长安已无安全可言。 恐惧之下,李石闭门不出,接连三日向文宗递上辞表,其中写道:“臣驽钝,不堪宰辅之任,愿乞骸骨,避贤路。” 唐文宗虽对李石的遭遇满怀同情,却受制于宦官势力,每次想提拔为李石说话的官员,都被仇士良以 “此辈与李石为党” 为由驳回,根本无力提供有效庇护,更无法追查幕后真凶。 在李石的反复恳请下,文宗只得下诏命李石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衔外放江陵,担任荆南节度使。 诏书下达时,文宗望着殿外飘落的雪花,长叹一声:“石去,朕复何倚?” 就这样,李石得以逃离长安的旋涡。 离京赴任时,按照惯例应由京兆尹设宴饯行,并有御赐锦缎百匹,但此时一切皆无。李石只带了三名老仆,乘坐一辆简陋的青布马车,在清晨无人时分悄悄出了通化门。 路边早起的百姓认出是宰相车马,却无人敢上前问候,只是远远看着车辙消失在尘土中。 李石这位曾位居百官之首的宰相,在宦官威势下狼狈离京,这般境遇让士人们在私下相聚时无不扼腕,对大唐前途更添绝望。 抵达荆南后,李石即刻上书辞去宰相头衔,仅以兵部尚书兼任节度使。 在荆南任上,李石每日处理完公务便闭门读书,再不过问朝中事。唐武宗即位后虽恢复其宰相职衔,但经此一劫,他的政治抱负已消磨殆尽。 会昌三年(843 年),李石在江陵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大唐王朝就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一步步滑向衰亡的深渊。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唐文宗时,宰相李石乘马上朝,路过郭子仪旧宅时,突然一枚冷箭射出,击中了他的胳膊。
国际大碗说
2025-07-01 20:26:23
0
阅读: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