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姚显儒趁天黑,摸到美军阵地前,突然,他感觉脚被猛地一拽,仔细一看,竟

靖江的过去 2025-07-01 16:26:40

1952年,姚显儒趁天黑,摸到美军阵地前,突然,他感觉脚被猛地一拽,仔细一看,竟是一根铁丝,他踩到了地雷!他心一横,张口就开咬! 1952 年 2 月 12 日深夜,朝鲜开城。志愿军侦察班长姚显儒带着四名战士,正在美军 159 高地前沿执行侦察任务。 他们趴在地上,一点一点往前挪动。此时,四周一片寂静,稍有动静,就可能招来敌军火力,甚至丢了性命。 突然,姚显儒右脚被猛地一拽。 他浑身肌肉瞬间紧绷,保持着趴伏姿势,动都不敢动。借着微弱月光,他看到一根细铁丝死死缠住棉鞋。顺着铁丝望去,三米外的雪堆里,露出半截绿色铁盒子。 姚显儒压低嗓子,提醒道:“都别动!” 他曾被马家军俘虏过,逃走后,又投身志愿军,对美式 M18A1 反步兵地雷再熟悉不过。这玩意儿只要绊到铁丝,铁盒里 700 颗钢珠就会呈 60 度扇形喷射,杀伤力极大。 姚显儒抽出刺刀,慢慢拨开积雪。 这一看,惊出一身冷汗!三个方向的小树杈上都系着铁丝,围成了三角形。他立刻反应过来,这是美军新布设的 “蝴蝶雷阵”,地雷之间相互连接,碰响一颗,整片区域都会爆炸。 新兵小李声音发抖:“班长,绕过去吧?” 姚显儒沉默了。他心里清楚,现在撤退,明天大部队进攻肯定要吃大亏;可没有排雷工具,徒手拆雷,九死一生。 千钧一发之际,姚显儒做出惊人举动。 他低下头,直接用牙咬住铁丝。铁锈味混着血腥味在口中散开,铁丝深深勒进牙龈。他闭紧双眼,拼尽全力。“咔嗒” 一声,铁丝断了,嘴角也被划出三道血口子。 接下来的 20 分钟,姚显儒重复着这个危险动作。 他又咬断两根铁丝。当最后一根断开时,他吐出一口血水,才发现两颗门牙已经崩掉。 剪断铁丝只是第一步。 姚显儒小心翼翼地把地雷从冻土里挖出来。这地雷长 21 厘米、宽 18 厘米,沉甸甸的。军部培训时,教官反复强调过,这种地雷的引信极其精密,稍有不慎就会爆炸。 他转头对战友说:“要是我出了事,你们记好位置。把我带回去,让工兵研究怎么拆。” 说完,他深吸一口气,拇指按住地雷顶部的圆柱保险。 可圆柱纹丝不动。这时他才发现,手心全是汗,根本使不上劲。 姚显儒扯下衣角擦干手,憋足劲再次尝试。“咔嗒”,圆柱终于转动!等把铜黄色的雷管拔出来, 他后背的棉衣早已湿透。 终于,姚显儒举起雷管,说道:“雷拆了。” 战友们这才反应过来,刚刚紧张到枪口都对准了自己 —— 如果地雷爆炸,他们宁愿自己动手,也不愿被钢珠炸得血肉模糊。 这次死里逃生,让姚显儒成了部队里的排雷专家。 他凭借记忆,把美军各种地雷的样子、构造画成图纸。还动手自制工具,用炮弹壳磨撬棍,铁丝弯探针,那把小钢钳后来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在军部的排雷培训班上,姚显儒亲自示范教学。 “跳雷的保险在侧面,先剪断蓝线,再......” 靠着这些实用方法,他培养出一批排雷能手。 他还发明了 “地雷大搬家” 战术。 一天深夜,四周漆黑一片。姚显儒带着排雷班战士,扛着装满地雷的麻袋,悄无声息地朝美军阵地摸去。这次任务特殊 —— 不是拆雷,而是要把这些地雷埋到美军必经之路,给敌人设个 “陷阱”。 他们顺着美军巡逻路线,开始寻找埋雷点。 交通要道、阵地周边,都是重点区域。每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战士们就迅速埋下地雷,再立刻用树枝、枯草掩盖,把地面恢复得看不出痕迹。 姚显儒对美军行动规律十分熟悉。指挥大家埋雷时,他对每个点位都反复确认,确保能发挥最大作用。 寒夜里,战士们弓着背干活。 冻硬的土地像石头,徒手挖坑时,碎石子把手指磨得生疼。可谁都没喊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等最后一颗雷埋好,所有人累得直不起腰。姚显儒望着布置好的雷区,心里想着:就等美军上钩了。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升起。 美军巡逻队像往常一样出发。没走多远,突然 “轰隆!轰隆!” 几声巨响,走在前头的几个士兵被炸倒。 飞溅的泥土还没落完,后面的美军全吓住了,慌忙趴在地上,有人吓得腿抽筋,根本动不了。 美军阵地瞬间乱作一团。 军官们大声吼叫,想组织反击,却完全不知道这些地雷从哪来,也没办法排雷。 接下来几天,美军运物资、巡逻时,经常有人踩雷。每天都有爆炸声、惨叫声,死伤越来越多,行动处处受限,士兵们士气低落,再也不敢嚣张了。 战争结束后,姚显儒带着勋章回到甘肃灵台老家。 组织安排他留在大城市,他却拒绝了:“我是农民出身,还是想守着这片土地。” 后来担任公社武装部部长,他手把手教上千民兵用枪、排雷。 1970 年,意外发生在一次民兵训练中。 一名新兵误踩哑弹,姚显儒想都没想就冲过去推开人。手榴弹爆炸,他左手两根手指被炸没了。躺在医院里,他却笑着说:“和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比,我这点伤算啥?” 2006年,姚显儒病逝。

0 阅读:129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