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马步芳来到甘州,以训话为名,将原冯玉祥部的旅长雷振邦等二百多人骗来缴械后,让手下用大刀全部砍死于原甘州提督府东院,制造了震惊一时的血案。 雷振邦本隶属于西北军的雷中田部,曾驻守甘州这一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冲。 彼时的冯玉祥,作为西北军的首领,麾下大军四十万众,纵横西北、虎视中原。 1930年5月,冯玉祥与晋系军阀阎锡山等人联合,组成反蒋联军。冯、阎联军在开战之初,势头很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处于下峰,到了9月中旬,当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助蒋后,反蒋联军土崩瓦解,冯玉祥、阎锡山被迫先后通电下野。 西北军在中原大战后遭到瓦解,使得雷振邦所部处境变得艰难,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求生。 本来名义上归西北军节制的马步芳,在中原大战打响后,在父亲马麒的建议下,通电“拥蒋反冯”。 马步芳的倒戈,打了冯玉祥的一个措手不及,一来,冯玉祥为了和蒋介石决战,将西北的主力部队几乎抽调一空,马步芳起兵,他根本无力应对;二来,马步芳之前的表现,让冯玉祥根本没有料到,此人会反。 马步芳伪装的很好,自1928年冯玉祥派大将孙连仲部进驻西宁起,便施展其投机钻营的手段。 每隔一段时间,马步芳就会带着满载物资的车队,亲自前往在青海的孙连仲部驻地慰问。孙连仲未能识破马步芳,对他很放心,于是马步芳趁机扩军,在青海编组了一个师,自任师长。 然而,当孙连仲等在青海、甘肃的西北军东调,参与中原大战后,马步芳便露出了狐狸尾巴,改换门庭,投向老蒋阵营,毫无道义可言。 对于野心勃勃的马步芳而言,盘踞甘州的雷振邦部无疑是眼中钉、肉中刺。 在马步芳看来,雷振邦部因西北军的落败而实力大损,但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若能收归己用,自然是最好不过。但这些西北军旧部,可靠度度难以捉摸,马步芳并没有收服的把握。 再者,此时的马步芳正急于向新靠山老蒋纳 “投名状”,铲除雷振邦这股西北军残余势力,既能消除潜在威胁,又能向老蒋邀功,同时还能将战略要地甘州收入囊中,获取丰厚的粮草辎重,可谓 “一石三鸟”。 为了实施阴谋,马步芳到甘州后,派人向雷振邦传话,称 “马师长邀各位到提督府训话,事后备有酒肉款待”。 雷振邦深知马步芳生性狠辣,此番邀约定是来者不善,紧急召集亲信商议时。 有人说:“旅长,马步芳狼子野心,这分明是陷阱,万万去不得!” 也有人说::“可咱们弹尽粮绝、孤立无援,不能把关系搞坏。” 权衡再三,雷振邦咬了咬牙,决定亲率二百多官兵赴约,期望能以谈判化解危机。在雷振邦看来,他和马步芳在几个月前,还都是西北军同僚,即便这是个鸿门宴,至多是被缴械软禁,应该不会有性命之忧。 雷振邦带人到了提督府门口后,马步芳的一个副官跑来,说这么多人拿着武器去会面,怕是不好。 雷振邦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便让手下把武器全都放下,让马步芳的手下暂时保管,这可是个致命的错误。若这二百多人都持械,马步芳未必敢下手。 当雷振邦和二百多手下来到提督府东院后,在马步芳恶狠狠的嘶吼中,大队士兵冲出,将雷振邦等人控制住。 马步芳提前做了准备,外围的士兵持枪警戒,而大刀队则冲入人群砍杀。赤手空拳的雷振邦等人,尽管有个别官兵不甘心,进行了反抗,但大部分人都被吓傻了,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 有人跪地求饶,涕泪横流:“马司令,我们家中老小还等着团圆,求您网开一面!” 马步芳却充耳不闻,冷酷地下令:“一个不留,斩尽杀绝!” 随着惨叫声的消失,院落里包括雷振邦在内的二百多人,全部被杀死。事后,马步芳命人泼洒煤油试图掩盖血迹。 这起惨案震惊西北,马步芳 “马屠夫” 的恶名更是不胫而走。雷振邦及其部属,本是西北军的热血儿郎,在中原大战后,沦为无依无靠的孤军。在求生无路之际,又遭马步芳算计,命丧黄泉。 马步芳为了满足个人权欲、扩充地盘,不惜背信弃义、滥杀无辜,其残暴本性暴露无遗。 (图片:马步芳、马步青合影)
1940年,八路军一个班长,为了掩护队伍撤离,带着鬼子就往山上跑,谁知跑到了悬崖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