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喜欢抗日题材的片子,尤其农村题材的那种抗日老电影。比如,地道战,小兵张嘎系列等,百看不厌。 大概他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记忆,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了吧。 他常说,他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特别快乐。下河摸鱼,摸虾。上山掏鸟蛋,打野兔。与小伙伴们疯跑,玩各种小游戏等。 剧中那种反应原始农村生活的场景,让他心里有共鸣点。他经常买一些剧中农村生活用到的老物件回家:一只藤编的篮子,几个粗糙的大陶泥碗,一个写着领导万岁的搪瓷杯子等。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一式两份的。另一份给谁,大家先猜一猜? 他把给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一个闲置的屋子里,动不动就进去坐一坐,看看它们。可能这些东西里,有他满满的回忆吧。我嫌他把屋子弄得凌乱的,让他少买没用的东西。 他说:你懂啥,这些东西让我心里安稳。这是我的童年的记忆,是我的根本,人不能忘本! 大概对农村的记忆和眷恋,捎带着他对他父母理想化的美化。成为他后来人生路上,一些偏执做法的心魔吧。 晚上回家,七点到9点左右,我看我喜欢的剧,他刷他的小视频。我休息了,他看他喜欢的老电影。家里充斥着嘎嘎嘎的机枪响时,我赶紧回自己房间,把“上头”的声音关在门外。 前几天,他不知道看哪部片子,看到剧中有编草鞋的情节。 “草鞋不臭脚,养人,等咱也买两双穿哈。我父母年龄大了,老人喜欢老物件,爸前一阵子还说,他年轻时穿草鞋从不臭脚呢!” 其实我知道,他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他的记忆里离不开农村的种种,他买各种物件满足自己的回忆。当然他的回忆也是他父母的回忆,他买的那些物件都是两份。嗯,不用猜了,当然是一份给他自己,一份给他父母。 其实我用的任何东西,他觉得好,他都要给他父母再买一份或者直接把我的拿走给他父母用。他自己买东西,当然是先以自己父母的喜好为主。 他父亲提出来怀念草鞋,他必定要买来满足他父亲的怀念的。 打着给我买的晃子,给他父母买东西是他一惯的伎俩。在他给他父母买的一大宗物品里,夹着一个最不起眼的东西,是送给我的。还美其名曰:老婆,我特意给你买的。捎带着给爸妈也买点! 这种时刻太多太多了,以前他‘特意’给我买的那点东西我看不上,会说:你都拿给你父母吧,我不要。 现在我会说:放那吧。 我不喜欢,便拿出去送给邻居或者陌生人。起码他们给我的回向是正能量的,而他父母那边,给多少都觉得是理所当然。我婆婆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我儿子给买的。 瞧,我老公在她心里只是她儿子,我老公为她的所有付出跟我都没有任何关系。 家里有愚孝男和拎不清的公婆痛苦吗?痛苦的不是金钱上的得失,而是心灵上那种无法言说的压抑。 他们看起来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母慈子孝有错吗? 幸好,我可以实现自己的经济自由,我不必与他们计较太多金钱得失。有些东西装在心里,不必事事揭穿。但也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打着“母慈子孝”的幌子,行得是低劣自私的行径。 今晚回家时,他拿了一堆快递回来。当然,我知道那些快递跟我没有关系。所以从不拆他的快递,也从不理会他的快递。他的快递大多数为他父母买的衣物,保健品等。 他蹲在门口拆快递,我看我的电视剧。一会他拿了一双草鞋给我,说:老婆,你看这草鞋编得多精致!这双特意给你买的,在家当拖鞋穿,不臭脚! 他把“特意”两个字说得很重。 我朝门口看了一眼,门口堆了一堆草鞋,估计得有十双八双吧。 我说:你买那么多草鞋干嘛?你父母穿得过来吗?怎么?我这双有什么特别吗?还‘特意’给我买的? 我把‘特意’两个字也说得很重。 他愣了一下,我知道他懂我话里的意义。我们都懂,但那些表面的和谐谁也不想打破。 他说:这玩意便宜,才35一双。爸有怀旧情结,人老了,还能活几年?多买点让他穿吧! “人老了,还能活几年”这话几乎成了他说他父母的口头禅了。其实他知道自己父母对他没限制的压榨,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心里暗示和建设吧:我父母都快没了,我别跟他们计较了,该怎么孝顺怎么孝顺他们吧。 无疑,他心里也是否定自己的愚孝行为的。但他却走不出自己的心魔,他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 我笑着说:对,我爸也老了,也有怀旧情结了。你再拿几双给我,我给我爸也送过去,让他也当拖鞋穿。 他脸上露出尴尬的样子,倒也没说什么,又拿了两双给我。 35块钱的东西便宜吗?便宜!但草鞋35块钱一双便宜吗?我无法定义。在我眼里,它们没有任何价值。我也不知道我要来的这些草鞋该怎么处理,送人没有人嫌弃吗? 我要这些东西,只是想告诉他,他心里只有他的父母,是自私狭隘的。且作为妻子,他对我的敷衍和糊弄我都懂。 夫妻之间的对决有时候不必狂风暴雨般的你死我活,还能过下去的日子,给自己和对方留一点面子也是无奈生活中的一点智慧吧。 岁月漫长,安静是最优雅的语言。
金龙鱼投资与嘴巴有关的上市企业,将来你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散户当初相信那个,所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