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要买中国战机的风声又起了,这次是歼-10CE。外媒放话说,首批最多36架,起手就是三个中队,搭配弹药和培训,价格直奔9000万美元一架。这数字不低,态度看着也不含糊。 但比起伊朗的急,中国更该冷。 这不是一桩普通军售,而是一场跨进火线的政治试探。外界看的是中东空军平衡有没有可能洗牌,真正该警惕的,是谁在借谁的手往局里拉。 先说背景。刚刚过去的伊以冲突,伊朗表面撑住了,但代价高到不能细算。以色列打的是外科手术式空袭,几乎精确清除掉革命卫队一整套中高层指挥系统,德黑兰话都还没说完,制空权已经丢了个干净。美以拿捏的是“空中碾压”,而伊朗手里那点还在喘气的F-4、F-14,全是40年前的美国库存,能飞起来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伊朗为什么想要歼-10CE?很简单,他们明白,以色列这套打法,随时能来第二轮。靠拖字诀打不赢下一场,要保核能力,就必须先补空军。 那问题来了:中国卖吗? 从纯粹的军贸逻辑看,这一单看起来稳赚。伊朗的战术刚需摆在那,俄罗斯那边的苏-35迟迟不交付,德黑兰已经坐不住。中国这边的歼-10CE,性能够用,口碑够响,在印巴空战里把“阵风”打成筛子,国际军火市场一战封神。买家着急、卖家有货,似乎天衣无缝。 但理想归理想,现实复杂得多。 第一,伊朗是个什么国家?内部两套系统:总统是门面,真正在运作的是革命卫队。这玩意儿你没法谈清账,也没法做常规风险评估。郭正亮说得对,“这国家的信用,大概跟印度一个级别”。而且你指望人家掏出现金,那是不可能的,真要谈,肯定是“以物易物”——石油、天然气、稀土、甚至什么“未来合作承诺”全有可能,但真金白银?太天真。 第二,中国现在卖的不是战机,是态度。一旦这单敲定,中东那头的格局就变了。你可以说是填补“防御空白”,但西方媒体不管你怎么包装,第二天头版一定是“中国武装伊朗”。到时候美国、以色列、欧盟谁第一个跳脚,心里都不用问。这不是简单的军售问题,是地缘选边。你得清楚自己是不是要为这个摊子背锅。 第三,中国真那么信任伊朗吗?别忘了,伊朗把恰巴哈尔港给了印度——这港口就在瓜达尔对面,军事意义不言而喻。而印度是谁?美国的“非西方盟友”,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印太战略重要一环。 伊朗在关键节点上左右逢源惯了,你要是以为送了战机就能换来一份“忠诚合同”,那只能说还是太单纯了点。 所以,中国的算盘得打精。可以谈,可以卖,但必须掌控节奏、锚定边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先送两架试飞,后面分期结算”。别以为革命卫队的军官个个眉清目秀,其实都是算盘打得比谁都溜的人。你要是信了嘴上说的“长期战略合作”,最后账本上少的就是你自己。 当然,也别因此就觉得这买卖干脆不做。相反,这恰恰是一次试探伊朗真正立场的机会。卖,不是为了让伊朗“强硬”,而是看他能不能用这批装备守得住规矩。用来防守可以,拿去搞事就断供。这一条,在合同之外,得写进外交底线里。 至于有些人满嘴兴奋地说什么“阵风杀手出口中东,打破西方垄断”,也劝你先别急着拍手。这世界不是靠几篇外媒报道和几张卫星图就能翻篇的,背后多少政治资本、多少战略信誉,都不是军火出口一个按钮能换来的。 中国武器能打,不代表中国要让别人替自己打。别人的局,我们可以提供工具,但别被拉进去当棋子。 买卖归买卖,原则归原则。技术可以输出,风险不能外包。伊朗要想买飞机,先得证明它配得上这笔交易的信用。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11评论】【22点赞】
羁绊
伊朗就是喜欢投靠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