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中医的舌诊经验,一个气血虚的舌象。 我发现不少的人夏天一到空调房就冷得打哆嗦

梦幻的星辰里 2025-07-01 13:09:38

讲讲中医的舌诊经验,一个气血虚的舌象。 我发现不少的人夏天一到空调房就冷得打哆嗦,明明睡够了白天却提不起劲?洗头梳头时头发掉得让人心疼,黑发里还悄悄冒出了不少“银丝”?晚上梦多得像演连续剧,月经也越发“小气”了? 最近看了一个病例就是这个情况,最近就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她以为自己只是“亚健康”,但一看她的舌头,就发现了更深层的原因。 她的舌头长这样: 颜色淡白:不像健康的淡红,更像是褪了点色,显得“没血色”。 又瘦又小:不是胖胖润润的那种,显得有点“干瘪”。 软趴趴没力气:伸出来感觉软绵绵的,不够饱满有力。 这个舌头“说”了什么? 中医一看这“淡白瘦小软”的舌象,立刻想到两个字:气血两虚!简单说,就是身体里的“能量”(气)和“养分”(血)都不够用了。 为什么说气血两虚会引起上面那些麻烦呢?中医是这么“破案”的: 怕冷(尤其怕空调风): “气”是身体的暖气,“血”是运载热量的卡车。气血都虚了,暖气不足,卡车也少,身体能不冷吗?尤其阳虚(暖气不足)时,一点风吹就觉得刺骨。 掉头发、长白发: 头发靠啥长?靠血来养!血库(肝血)空虚了,头发得不到充足营养,可不就枯萎脱落、颜色变白? 晚上梦多: 血还有个重要任务——滋养心神,让大脑安静休息。血虚了,心神“饿”得慌,晚上就爱胡思乱想,梦境纷扰,睡不踏实。 月经量少: 月经就是血海(肝血和肾精)定期放水。血库(肝血)本身库存就不足了,哪还有多余的血可以下注?量自然就少了。 总感觉累(乏力): “气”像一个发动机,是动力源。气虚了,整个人就像电量不足,干啥都提不起劲。 白带略多: 气血虚弱,身体固摄能力下降,也可能出现分泌物稍多的情况(需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判断)。 核心病机就是:血虚(血库空虚) 导致头发失养(掉发、白发)、心神失养(多梦)、经血来源不足(月经少)。 气虚兼阳虚(能量不足,暖气不够): 导致身体怕冷、动力不足(乏力)。 这个“气血两虚兼有经寒(怕冷)”的状态,思路很清晰: 先补血+温经散寒: 就像给冰冷的身体先加温、补足燃料。常用方如当归四逆汤打底,里面当归、白芍补血,桂枝、细辛温通经络散寒。 大力补气: “气能生血”,强大的气能推动生成更多血。所以加入黄芪、人参这类补气大将,一股强大的力量。 肝肾同补(精血互生): 肾精能化生血液。像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二至芄)、菟丝子、巴戟天、续断这些药,就是补肾填精的,精足了才能源源不断化生新血,从根上解决血虚问题,也有助于乌发固发。 加强养血安神通络: 鸡血藤、首乌藤能养血活血通络,帮助把补进去的血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头皮),同时安神助眠。防风配合黄芪,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固表)。 重要提醒: 这个方子(当归四逆汤+大量补气补肾药)是对症思路,是基于病例“气血两虚兼寒”的特定体质状态开出的。 中医讲求一人一方! 同样是怕冷、掉头发,不同人的舌象脉象、具体症状组合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有人是上火,有人是痰湿),治法用药天差地别。 千万别照方抓药! 文中药物仅为说明思路,绝对不可自行服用。中医调理必须在专业医师望闻问切后辨证论治才能进行。乱吃药可能适得其反! 给类似困扰朋友的日常小贴士: 避风寒: 尤其空调房,注意保护后颈、腰腹、脚踝不受凉。 别熬夜: 熬夜最耗伤气血!保证充足睡眠是养血的基础。 食补温和: 可适当吃点红枣、桂圆肉、枸杞、生姜、羊肉(怕冷明显时)、黑芝麻、桑葚等温补气血的食物,但避免大滋大补(如阿胶、鹿茸等),以免虚不受补。脾胃不好先调脾胃。 放松心情: 思虑过度也耗气血。 观察舌头: 早上刷牙前看看,如果舌头长期淡白瘦小,确实提示气血可能不足,值得找靠谱中医看看。 总结: 身体的不舒服,舌头能参考辩证”。像病例这样“怕冷+掉发+乏力+月经少+多梦”的情况,配上“淡白瘦小软”的舌象,高度指向气血两虚兼有内寒。找准“病根”是关键,调理需要补气血、温阳气、填肾精一起。但切记,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看诊开方务必找中医师!#中医##舌诊##你相信中医吗#

0 阅读:0
梦幻的星辰里

梦幻的星辰里

梦幻的星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