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年,欧阳修因为与外甥女的“乱伦案”被弹劾,欧阳修大呼:冤枉啊!冤枉啊!钱

香笺寄相思 2025-07-01 12:58:00

1045年,欧阳修因为与外甥女的“乱伦案”被弹劾,欧阳修大呼:冤枉啊!冤枉啊!钱明逸立刻扔出一首诗:“我们有证据!”于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正式加入全文背诵天团,给我们后人写了《醉翁亭记》。 1045年,北宋文坛大佬欧阳修摊上大事了——有人说他跟外甥女搞乱伦,朝堂上吵翻天,证据诗词一抛出,他急得大喊:“冤枉啊!冤枉啊!”结果,政敌钱明逸冷笑扔出一首《望江南》,硬说这就是铁证。 欧阳修,北宋文学史上的一座大山,1007年出生在江西庐陵,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用芦苇秆在地上教他写字,这事儿后来还成了“画荻教子”的励志故事。靠着苦读,他22岁那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妥妥的学霸。入仕后,他在洛阳当判官,认识了尹洙、梅尧臣这些文人,聊文学、谈政事,慢慢在文坛站稳脚跟。 他最牛的地方是搞了个古文运动,反对当时花里胡哨的骈文,推崇简洁有力的文风,影响了一堆后来的文人。他的散文《醉翁亭记》清新自然,词作《采桑子·西湖好》也流传甚广。政治上,他跟范仲淹一起搞庆历新政,想整顿吏治、打击腐败,可惜得罪了一帮守旧派,埋下了祸根。编《新唐书》、独写《五代史记》,他还是个史学大拿,多才多艺得让人服气。 事情得从1045年夏天说起。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跟丈夫欧阳晟过得不好,耐不住寂寞,跟家仆陈谏搞上了。欧阳晟一气之下把她告到开封府。审案时,张氏突然爆料,说自己没出嫁前就被舅舅欧阳修“引诱”过。这话一出,朝野炸了锅。开封府尹杨日严——这家伙之前被欧阳修弹劾过贪污——抓住机会,狠狠推了一把。 消息传开,欧阳修的政敌坐不住了。庆历新政时,他得罪了宰相贾昌朝、陈执中这些人,他们巴不得看他倒霉。谏官钱明逸跳出来弹劾,手拿欧阳修的《望江南》,说诗里“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是写张氏小时候玩耍,暗藏不轨之心。这诗本来没啥特别意思,可硬被解读成“证据”,舆论一下子炸了。 欧阳修气得不行,觉得自己养了张氏母女多年,视如己出,怎么可能干这事儿?他连夜上书宋仁宗申辩,可政敌哪会放过他。审案的苏安世受人指使,紧咬不放;王昭明倒是公正,发现张氏供词漏洞百出,像是被逼的。可最后,通奸指控没坐实,苏安世还是揪着欧阳修用张氏钱财买田的事不放。秋天,宋仁宗下诏,免了欧阳修几个要职,把他贬到滁州当知州。 这“乱伦案”听起来耸人听闻,但细想没那么简单。张氏跟陈谏私通是真,可她突然指控欧阳修,太蹊跷了。有人分析,她可能是被胁迫,或者想转移注意力。更关键的是,朝堂上的推手们——杨日严、贾昌朝、钱明逸——都跟欧阳修有仇。杨日严报私怨,贾昌朝这些守旧派则想借机铲除新政派残余。钱明逸拿诗当证据,硬生生把文学作品往丑闻上靠,手段下作但管用。 北宋那会儿,道德牌特别好使,尤其对文人官员来说,名声一臭就翻不了身。这案子没确凿证据,全靠张氏一张嘴和几句诗撑场面,最后却能把欧阳修贬出去,政治斗争的影子太明显了。当时社会风气保守,乱伦这种指控杀伤力巨大,哪怕是谣言也能让人社死。欧阳修这回算是吃了哑巴亏。 被贬滁州后,欧阳修没消沉。他到那儿当知州,用宽松的政策治理地方,减税、修城防、办学校,老百姓挺喜欢他。滁州山水不错,他常跟幕僚去琅琊山玩。有次喝酒喝high了,给山上的小亭取名“醉翁亭”,顺手写了《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不光文笔好,还透着他看淡风波的心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话听着多豁达。 在滁州三年,他写了挺多诗词,记录风景、抒发感慨。1048年,朝廷觉得他才华不能浪费,又把他召回京城。后来他官越做越大,当过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编的《新唐书》也成了经典。晚年他跟王安石意见不合,反对新法,又被挤出朝堂,1071年退隐颍州,第二年去世,66岁。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