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横滨冠军赛,国乒首次启用奥运冠军特权参赛资格。
今年8月,横滨冠军赛赛场上出现了一幕新景象:国乒首次使用了奥运冠军的特别参赛资格。这已经是国乒今年第二次享受到这项新规带来的便利了。此前4月,仁川冠军赛与澳门世界杯时间相近,为了避免运动员过度疲劳影响世界杯备战,国乒第一次使用了这项新规赋予的年度两次参赛豁免权。当时,王楚钦、孙颖莎、林诗栋、王曼昱四位主力球员集体放弃参赛,这也是赛事历史上首次主动放弃比赛而无需接受处罚的案例。央视体育评论员当时指出,这项新规是球员们,特别是樊振东等运动员积极争取的结果,它为运动员提供了每年两次免除参赛的权利。
这次横滨冠军赛,按照规定,每个协会男女运动员参赛人数上限为4人,但国乒最终派出了11人参赛,其中男队5人:林诗栋、王楚钦、梁靖崑、向鹏、陈垣宇;女队6人: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陈幸同、蒯曼、石询瑶。多出的这三位参赛名额,正是王楚钦、孙颖莎和王曼昱凭借奥运冠军身份获得的额外参赛机会。而真正从这项新规中受益的是陈垣宇、蒯曼和石询瑶三位年轻队员,如果没有这项新规,他们将无法获得这次宝贵的参赛机会。
我作为樊振东的球迷,写这篇文章并非为了寻求感谢,而是想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樊振东为这项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记得在今年2月,这项新规出台后,很多人质疑奥运冠军拥有特权。但现在,奥运冠军们真的享受到了所谓的“特权”吗?并没有。这项新规真正的受益者是谁呢?年度两次参赛豁免权主要帮助那些因密集赛程而疲惫不堪,面临着伤病风险和经济损失的主力球员们。而奥运冠军的额外参赛资格则主要惠及那些在国乒队内需要更多机会,但受限于参赛名额和自身排名的新秀们。外协会获得奥运冠军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这项新规对国乒的年轻队员更有利。
樊振东争取赛程改革的初衷,是希望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赛程。资深运动员与年轻运动员,不同阶段的运动员,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竞技状态千差万别,不应该被统一的、死板的规则所束缚。他希望运动员们拥有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参赛的权利。例如,一位状态不佳的老将,不应该被密集的赛程和高额的罚款逼迫上场;而一位状态正佳的年轻运动员,也应该有机会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
工资由地方队支付,与赛事组织方并无直接的劳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强制罚款是不合理的,这不仅仅是一个规则问题,更关乎赛事组织方的人性化考量,以及这项运动是否真正以运动员为中心。樊振东的努力并非是为了争取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所有运动员争取更基本的权益,推动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
那些认为樊振东可以使用特权参赛,却迟迟未回归赛场,就说明他不想打球的人,他们的想法过于片面了。事实上,樊振东目前的积分不足以直接参赛,他需要考虑是否参加资格赛,以及资格赛的公平性问题。如果他不参加资格赛,他的种子排名和首轮对手安排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考虑。
我认为,在赛事组织方真正取消不合理的罚款和强制参赛规则之前,樊振东没有必要参加比赛。取消这些规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此前退出世界排名赛的诉求。赛事组织方也不应该将正常的改革措施包装成对球员的恩赐,更不应该使用所谓的“特权”来抹黑樊振东为这项运动作出的努力。与其搞什么“特权参赛资格”,不如直接取消罚款和强制参赛。
说到底,这项赛事和德甲联赛一样,都是商业赛事,没有谁比谁高贵。德甲联赛的赛程安排、收入分配和规则制定都更为合理。而这项赛事存在积分虚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运动员在大赛中的种子排名。它背靠前乒协主席的权力便利,才得以维持这种竭泽而渔的模式。否则,谁又会惯着它呢?
开卷有益
刘胖从蔡振华手中接收了黄金三代,光想饭圈,不重视梯队建设,结果给王励勤留下了一地鸡毛。
小翼 回复 07-01 10:01
梯队不行这个锅应该属于尹肖指导的问题,从小基础没有打好。虽然青年队成绩看这不错,一↑成年对,心理素质差,想赢怕输的心里压力压的他们发挥不出水平,导致技术动作变形,一到关键分就崩盘已经屡见不鲜了。
未来初音-董小关
应该是陈幸同,王艺迪!
季风
不要想方设法的引樊振东和陈梦出来参赛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那么无情的对待人家,奥运会一边倒的加油,丢人都丢到国外了,已经让人家寒心了,再去参赛,去听你们的歇斯底里、鬼哭狼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