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看到不少纯电爱好者对小米YU7几分钟大卖20万台有些不淡定,对这一切各种质疑,各种不爽,各种不开心,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
首先,YU7几分钟大卖20万台这事我认为从SU7爆火后就是有明确预期的,我国SUV比轿车更好卖也是明盘的,再加上网友都说没人会嫌弃女朋友像刘亦菲,顶流雷总亲自操盘,几个前提叠加YU7如果不爆,我甚至都会怀疑市场出了什么大问题。
当然了在这么大的流量预期下,黄牛也成功的被大批量吸引过来。黄牛,现在没有门槛,只要你愿意手机下一单转让随时可成黄牛。
我有位本地铁粉经常请我喝咖啡催更小剧场,小伙子很年轻开个ET5,从事家装行业,收入水平大概年入80到120万,已经挺不错了但依旧很勤奋很想搞钱。从去年开始就问我要不要下定100台YU7搞票大的,挺励志的一个小伙子整天想着觉得这是个大投机的机会,躺着赚钱。我的回答很简单,伟大的成功都来源于赌性坚强(严重的失败也是),我自己绝对不会干这种下单100台yu7做黄牛的事,但如果你认为这是个机会你就应该去干,成功或者失败反正来去也不大。
最后我也不知道他订没订,没问。
说这个真实案例就是想告诉大家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人这次行动了起来,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人人都想做黄牛赚一票,哪怕只赚5000块也可以博一把。
那么有黄牛代表yu7就不行吗,非也,黄牛反而是对一款产品综合能力的最大认可。
你看怎么没人对着非小米的车去下定做黄牛,因为连爆款预期都没有,不信任车的流量,不信任价格,不信任车的紧俏程度,不信任其他公司打造爆款的能力。
能获得黄牛认可,或者说能把一个普通人搞到最后要做他的黄牛,这是对搞产品的最高奖励了,比什么官方获奖难多了。现在唯一的麻烦是你无法界定哪些人是黄牛,哪些人是真提车用户,大量的业余黄牛既想赚钱,似乎咬咬牙也能提车,边界模糊。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在真实用户叠加黄牛的共同作用下,小米YU7的最新下定提车周期来到了50周上下。冷知识,50周就大约是一年,没有任何真实的用户会乐意买个车等一年。
在真实用户和黄牛的共同作用下,这YU7的订单破圈效果极为顶级,比SU7更炸裂,把很多原本不想买车,坚决不买纯电的人,坚决不买新势力的人都破了出来。大家排队订车,排队试驾,门店人山人海情绪高涨,一顿操作后发现完全没车,补贴不知道有没有,甚至连免购置税也不知道能不能有,这都是一年提车周期的副作用,也是爆款副作用。
所谓新车整车操盘不爆单肯定是失败,嘛爆过头了也不太好,这真的太难了。我相信小米在运营YU7时一定是抱着最大化的爆单去努力的,总不能说还要考虑防止太爆,要收着点?这活还怎么干
在工作人员传递消息后,以冷峻的表情,轻声的状态,告诉全世界所有媒体两分钟大定20万台这么个雄壮疯狂的结果,这才是YU7运营的首要阶段目标。情绪价值瞬间点燃还能再爆一波订单,仿佛谁没抢到一台YU7就缺失了当代最大潮流单品,就out了。
这一切,都构成了提车要一年。
YU7把全社会所有该买车和本不该买车全炸出来了,情绪给大家拉满了,然后这提车又要一年,用户吃不准政策很焦虑(也小几万来去呢),又是纯电,又是很帅气很高颜值的车,也不是空间优先的车,你们猜事情会怎样。
很多人总是觉得小米太过份了一人吃了这么大的量,指责他全是营销,全是套路,等等等。我觉得吧小米以一己之力,提升了纯电赛道的含金量,提升了新能源赛道整体的关注度,且自己还交不出车,这样的小米很多人还要骂他,真的不合理。
小米明明自己也就准备了最多50万台的年产能,却全力以赴给行业带来了超500万台的流量,这是什么行为,为何要骂?
能看懂这个局面的都知道现在应该赶紧干啥,我还是那句话,
买当前最热情绪价值,大家就看小米YU7,这车真的有很多做的很牛逼的地方。
买高端纯电,巨帅颜值设计,自研神玑芯片,换电万里马,就买蔚来5566,提车快拿政策。
买纯电,20万级别最大单车算力,就买小鹏G7,配置高的一批还有华为ARHUD,全车座椅通风加热按摩非常离谱,提车快拿政策。
还是换电万里马,买行业大空间SUV,极为离谱的空间,前备箱能抵后备箱的,就买乐道L90。L60更是大冰柜宝藏神车,2000公里全国机动速度纯电最快(高速公路合法驾驶)。提车也快,也拿政策。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别骂小米了。
电动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