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了消除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对蒙古实行了上百年的铁器封锁。
这项长达百年的禁令,远超出了人们对武器装备的限制,甚至连普通的铁锅都禁止流入草原。 这导致草原部落之间为了争夺一口铁锅,常常发生械斗,抢到三口铁锅的功劳,甚至超过斩杀二十名敌人的战绩。 更有甚者,科尔沁部族曾袭击兀良哈部族,其目的并非领土或女人,而是为了绑架两名擅长修理马蹄铁的工匠,可见铁器之匮乏。
隆庆年间,局势出现转机。俺答汗以武力相逼,要求明朝开放贸易,否则将持续侵扰。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明朝同意出售劣质铁锅。 这些掺杂劣质材料的铁锅,到了草原上立刻被熔铸成刀箭,然而其低劣的质量使其难以发挥作用。 明朝的铁器禁令并没有完全奏效。
随着晋商势力的崛起,大量铁器通过走私流入草原。这些商人从中获利巨大,却也加剧了明朝的边患。 大盛魁商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一面倒卖军队缴获的物资,一面向草原贩卖紧缺的马匹和铁器,两头获利。 甚至为了打开贸易通道,他们不惜挑唆草原部落进攻明朝边关,从中渔利。 此外,他们还大肆贿赂明朝官员,特别是边关将领,严重腐蚀了明朝的军队。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二百多年的气候,比汉唐时期寒冷得多,尤其明末尤甚。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草原民族的冶铁技术衰落。 严寒的冬季迫使他们将大部分燃料用于取暖,冶炼铁器所需的燃料便严重不足,这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