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最近在祁连山有一滑翔伞爱好者在玩滑翔伞的时候被云吸到了八千米高空,他全身多处被冻成冰块,但他始终意识清醒,最终成功控伞降回地面。兄弟们,这事听起来跟电影似的!这哥们儿叫李明(化名),三十出头,平时就是个爱冒险的普通上班族。周末没事就喜欢跑去山里玩点刺激的,谁知道这次差点把命搭上。云吸这玩意儿,听着玄乎,其实就是天上气流乱窜,像个隐形的大手把人往上拽。这次的事儿,简直是老天爷给他开了个生死玩笑。 想想看,李明那天早上估计还跟朋友吹牛,说要拍个帅气的滑翔视频发朋友圈。结果刚飞起来没多久,天空突然变脸,气流跟疯了一样把他往上卷。八千米高空啊!那可是民航客机飞的高度,温度低到零下几十度,普通人上去早就冻成冰棍了。数据显示,高空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下降6度左右,八千米那地方,基本是零下40度到50度。氧气也稀薄,吸口气都费劲。李明身上那点装备,估计就一件冲锋衣加个头盔,愣是靠意志力撑着没昏过去,手脚冻得跟冰块似的,还得死死拽着滑翔伞的控制绳,硬生生把伞摆正,一点点往下挪。 这场景,搁谁身上不吓得魂飞魄散?我在网上刷到这段视频,弹幕里有人调侃:这哥们儿是去跟外星人开会了吧?还有人说他是人类最强滑翔伞纪录保持者。笑归笑,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多悬!要不是他有点经验,估计早就不行了。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滑翔伞事故受伤的人数大概有几千例,死亡的也有几十例。2019年,法国就有一名滑翔伞爱好者被气流卷到6000米,冻伤严重,最后没救回来。李明这回能活着落地,简直是奇迹。 说白了,滑翔伞这运动看着拉风,其实风险大得吓人。云吸这现象,专业术语叫积云对流,是种极端天气,普通人压根没法预测。气象部门说,这种气流多出现在山区,地形复杂,气压变化快。你要没经过专业训练,根本不知道咋应对。网上有段采访,李明落地后裹着毯子,哆哆嗦嗦地说:我当时就想着,活下去,回家!这话听着简单,但谁能懂他在天上那半小时的绝望?手冻得没知觉了,还得咬牙拉绳子,脑子里估计全是老婆孩子、爸妈朋友的脸。 咱普通人,平时上班累得跟狗似的,周末想放松放松,干点啥不好,非得去玩这玩命的运动?有人说,冒险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可你说,释放压力有必要拿命赌吗?我有个朋友,去年迷上攀岩,买了一堆装备,天天看教程,觉得自己是贝爷附体。结果有次在野外爬了个小山,绳子没系好,摔下来腿骨折,躺医院俩月。现在他老实了,天天在家打游戏,说比冒险安全多了。你看,生活已经够刺激了,股市一跌、老板一吼,心跳不比滑翔伞慢! 当然,也不是说冒险运动一无是处。像李明这样,关键时刻冷静下来,硬是靠自己活命,这不就是人类牛掰的地方吗?心理学家说,人在生死关头,肾上腺素飙升,脑子会进入一种超专注状态,潜力一下就爆发了。电影里不老演这种桥段吗?《127小时》那哥们儿被石头压住胳膊,最后自己把胳膊锯了逃生。现实里,李明虽然没那么夸张,但那股求生欲,绝对不比电影差。 不过,话又说回来,冒险这事儿,真不是人人都适合。你要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滑翔伞这运动,全球有几十万爱好者,但专业选手也就那么几千号人。普通人玩,基本靠胆子大,可胆子大不等于本事大。国内现在有些滑翔伞俱乐部,收费几千块教你飞,教练拍着胸脯说安全第一。但你看看新闻,事故年年有。2023年,云南某地就因为教练没及时提醒学员风向变化,俩人撞山受了伤。花钱买罪受,值吗? 我不是劝大家一辈子窝在家里当咸鱼。生活嘛,总得有点激情。想冒险,可以先从小事开始。比如周末去爬个小山,带上水和干粮,拍几张风景照。或者学学冲浪、潜水,有专业教练盯着,风险小点。真要玩滑翔伞,也行,但得找正规机构,学扎实了再上天。别像我一哥们儿,看了俩抖音视频就觉得自己会飞,结果买了个二手滑翔伞,飞了五分钟摔田里,赔了农民一亩玉米。 李明这事儿,给了咱们一个提醒:生活可以冒险,但别拿命开玩笑。咱都是普通人,图个开心就行,没必要非得去挑战极限。你说对吧?要不你也说说,你平时咋找乐子?是老老实实看剧打游戏,还是也想试试刺激的?
太可怕了!最近在祁连山有一滑翔伞爱好者在玩滑翔伞的时候被云吸到了八千米高空,他全
王建国说
2025-05-28 12:00:0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