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处境不妙,中国需要引以为戒!在俄罗斯这次的红场阅兵中,竟然只有中国一个国家

陈士杰谈国际 2025-05-27 14:31:16

俄罗斯处境不妙,中国需要引以为戒!在俄罗斯这次的红场阅兵中,竟然只有中国一个国家算得上是大国!   5月9日的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拉开帷幕,全球目光聚焦之处,却只见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19名队员组成的方阵,以平均1.87米的挺拔身姿、整齐划一的步伐震撼全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大国领导人集体缺席,连以色列退伍军人代表的身影都显得格外突兀。这场本该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国际盛典,却因俄罗斯的孤立处境沦为“区域性表演”,堪称国际外交史上的黑色幽默。   究其根源,俄罗斯今日的困境绝非偶然。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了史无前例的17轮制裁,从冻结66名个人和67个实体资产,到切断其获取关键军事技术的渠道,甚至将189艘“影子船队”油轮列入黑名单。   更致命的是,能源价格持续低迷与金融孤立形成双重打击——俄罗斯经济结构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而西方制裁使其外汇储备锐减、卢布贬值,2024年GDP缩水幅度创下苏联解体以来新高。   这种“伤筋动骨”的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丧失,连联合国大会上关于俄乌冲突的决议,都因美俄罕见联手反对而陷入僵局。   反观中国,在国际博弈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智慧。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这个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合作平台,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超1.3万亿美元,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   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与俄罗斯“对抗式外交”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中国外交部在回应红场阅兵时强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生动体现,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   中国不树敌、广交友的策略,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广泛支持——仅2025年,中国就与东盟、中亚五国签署多项自贸协定,在G20峰会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甚至在半导体等敏感领域与欧洲达成技术合作协议。   历史教训早已证明,单纯依靠军事威慑或资源输出的“硬汉外交”,终将在全球化浪潮中碰壁。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核武库和广袤国土,却因过度依赖能源经济、忽视多边合作,落得“孤家寡人”的境地。   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编织经济纽带、依托上合组织构建安全框架、借助金砖国家机制重塑国际秩序,正在走出一条“强而不霸”的新路。   正如解放军仪仗队在红场高唱《游击队之歌》时引发的共鸣,真正的大国影响力,不在于钢铁洪流的威慑,而在于文明互鉴的温度。   当俄罗斯的坦克方阵在红场孤独行进时,中国的“朋友圈”却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这或许就是两种外交哲学最生动的注解。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207

猜你喜欢

陈士杰谈国际

陈士杰谈国际

每日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