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变老了!”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儿媳

槿论看社会 2025-05-25 23:10:24

“坏人变老了!”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儿媳赡养自己,为此不惜撬门入室、持刀威胁!政府上门协调,发现老人还有两个女儿,可两个女儿却都拒绝赡养老人,老人不仅不怪女儿,反而还赖上孙女一家,甚至为此在楼道里住了4个月!   在上海的一栋居民楼里,一位86岁的老人被赶出家门,在楼道里睡了整整4个月。起初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心酸,老人年纪这么大了,子女却狠心不管,着实让人寒心。   但事情发展到后来,才慢慢露出真相。   很多人也开始理解,为什么连老人的亲女儿都不愿意管他,孙女和儿媳又为何如此坚决地拒绝让他回家。   这位老人原籍江苏泰兴,平时住在老家,生活也能自理。不过,6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去世后,一切开始变了。可能是晚年丧子的打击太大,老人性情大变,脾气也变得特别暴躁。   起初,儿媳和孙女心里也不是不疼他,想着让他换换环境,也许能缓解一些情绪,就把他从泰兴接到上海一起住。   但没想到,老人来上海住了一阵后,开始变得特别依赖,也特别强势。不仅想长期住下去,还对儿媳和孙女提出很多要求。   他常常不顾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坚持要孙女给他花钱修老家的房子,还要儿媳负责一日三餐、洗衣照顾。   起初孙女和儿媳也没说什么,但随着老人的行为越来越极端,甚至多次撬门强行闯入家门,还曾经因为情绪激动而拿刀威胁家人,孙女一家实在是害怕了。   其实,老人原本有地方可去。他在老家有两个女儿,生活条件都不错,按理说完全可以照顾老人。   可问题是,这两个女儿明确表示拒绝赡养自己的父亲。不但不来上海接老人回去照顾,甚至老人回到老家以后,她们也不愿意接收。   居委会和警方也不是没劝过,甚至帮着协调过几次。老人每次被送回老家,不出几天又自己坐车回来,非要住在孙女家。   明明有亲生女儿,却一心只认儿子的家。别人问起为什么不去找女儿照顾,他就说自己死也要死在上海,死也不去找那两个女儿。   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老人的确是很可怜的。年纪这么大了,本该安享晚年,结果居无定所,甚至睡在楼道里。可再往深一层看,就会发现这个“可怜人”之所以沦落到这一步,背后也有不少“可恨”的原因。   老人对两个女儿明显存在偏心,从年轻时起就一心只想着儿子,哪怕儿子已经去世多年,心里依然觉得只有儿子家才是家。对女儿长期冷淡疏远,老了却突然想要女儿尽孝,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至于儿媳,很多人会觉得她和孙女太无情,可事实上,法律并没有规定儿媳妇要赡养公婆的义务,孙女更不是主要赡养人。   而现实是,儿媳早年为了给丈夫治病,把唯一一套房子都卖了,如今跟着女儿生活,收入不稳定,家里也就两居室,一家四口已经挤得不行,真没办法再照顾一位情绪不稳定的老人。   老人住在楼道的那段时间,邻居们也受到不少影响。他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白天骂骂咧咧,晚上也不安生,不少人报过警。民警为了安全考虑,安排了两个保安轮流值守,生怕出什么事。   很多网友看到新闻时,第一反应就是骂儿媳不孝、孙女冷血。但随着细节曝光,大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毕竟,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但也不能无底线忍让。尤其是当老人自己不配合、不讲理,甚至情绪失控的时候,亲情也很难撑下去。   有一句话说得很现实:亲情是需要经营的。如果年轻时不懂得付出,到老了也很难要求别人无条件回报。   老人年轻时对女儿不管不顾,老了女儿自然也没了感情。再加上老人性格强势、控制欲强,不听劝、不配合,最终落到今天的地步,也不能全怪别人。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它触到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我们都知道孝顺是美德,也知道尊老爱幼是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道德观念有时候也会遇到挑战。   当情感和责任冲突的时候,当家庭经济和老人要求对不上时,当一方不讲理的时候,单方面讲“孝”就变得很难。   当然,社会也有责任去完善养老机制。对于那些子女不赡养、又无力自理的老人,社区是否能建立临时照护点?对于有暴力倾向或精神问题的老人,能否提供情绪疏导和精神干预?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老人最终被赶出家门,看起来是孙女一家无情,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多年来家庭关系的破裂,是亲情长期缺失后的自然反噬。也许他年轻时从没想过,有一天,连最基本的养老都无法保障。   从这件事我们能看到一个很现实的教训:家庭关系不是理所当然的,亲情也不是一张永不过期的通行证。真正能依靠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你在有能力时对家庭的付出,是否值得别人愿意为你撑起一份责任。   信源:大象新闻报道

0 阅读:0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