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和沈飞都有压箱底的四发版本,这两款中任何一款拿出来,都够整个亚太全域喝三壶。
当然沈飞的版本,更类似于升级版的隐身版本B1B。一个下腹内置弹仓里悬挂了大量隐身反舰导弹。玩的就是十字军海上冲锋。12架出动,一次性发射120枚,可以悄无声息击沉对手6艘水面驱护舰艇。
而成飞的版本,类似于36MAX,更注重机动性。目标海域均涵盖关岛和印度洋。
中国的军工底子,长期以来一直是俄血苏胎。但如今的航空工业发展,以及作战理念,已经逐渐向美式更迭。
航空旅拆分,以作战任务区分组建八大去中心化战术团组,每个团组下属70到80个四机战术小组。
空中打击优先,海空数据链协同实时共享。预警机和六代机形成空中情报传送支点。构建海空一体分布式杀伤链。
从作战平台到武器弹药双隐身。即全向隐身战机,发射隐身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对敌方地面和水面目标进行超饱和打击。
天基卫星和高空侦查无人机进行双重追踪定位。同时装订50到70个中远海水面目标,引导陆基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超饱和攻击。
这些作战理念,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先提出来的,但是我们都将其一一实现了。
为什么能实现,原因有四点。 一是中国的航空电子工业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太高了。
二是中国人吸收别人尤其对手先进战术理念以及类推转化能力太强了。
三是中国科研技术型人才的储备量太大了。
四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原材技术累积在过去十年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复合碳纤维和航太合金类的型材强度均达到了严苛测试下的高标准高要求。为战机设计定型生产夯实了物质基础。
余生皆安
不知道你哔哔个什么玩意儿[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