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印度除了极少数高知人士,其他包括高层精英,下至普通民众,打心眼里是瞧不起中国,并对中国具有一种莫名的心理优势。 说真的,印度这种心理优越感真挺让人意外的,不管是政客、媒体人,还是街头老百姓,很多人打心底觉得自己国家比中国“高一头”。 而原因还得从他们建国那会儿说起,印度刚独立时,领导人尼赫鲁就放话,印度要当亚洲的老大,他们觉得自己有几千年的文明,哲学、宗教、文化的底子甩中国几条街。 在他们眼里,中国发展得快又怎样?不过是“没灵魂”的繁荣,远不如印度的“文化深度”。 这种优越感在印度社会里跟空气似的,无处不在,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印度是文明的灯塔,代表东方智慧,结果,很多人真觉得自己国家天生就该是亚洲的领头羊。 可现实呢?经济上,中国的体量甩印度好几条街,工业体系完备,高铁、机场这些基础设施,印度拍马都赶不上。 他们爱盯着自己的经济增长率,觉得自己“潜力无限”,但总量差距摆在那儿,想追上来,没几十年是不可能的。 科技上,印度在软件、IT服务上有点优势,班加罗尔号称“印度硅谷”,但中国的科技版图全面开花,5G、人工智能、航天,哪样不领先?北斗导航、载人航天,这些硬实力,印度差得远。 可他们的媒体从不提这些,专挑中国的短板放大,比如限电、疫情反复,报道得铺天盖地,营造一种“中国不行”的感觉。 军事上也一样,他们买了不少外国武器,觉得自己是“军事强国”,但中国能自己造歼-20、055驱逐舰,自主研发能力甩他们几条街。 更离谱的是,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总带着偏见,中国的突破,比如芯片、航天,他们要么不提,要么一笔带过。 可中国有点小问题,他们就大肆炒作,让老百姓觉得中国“不过如此”,这种舆论环境,让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越来越扭曲,觉得自己迟早能超车。 但现实总会打脸,印度政界喊着“抵制中国货”“自力更生”,可他们的制药、电子产业,原料大半靠中国进口,没中国,生产线都得停摆。 他们砸钱搞制造业,结果效果平平,连跨国公司都被政策折腾跑了,这种“嘴硬行动软”的情况,挺说明问题:光喊口号,没用。 这种优越感,是种局限,沉浸在“文明优越”里,容易忽视差距,反观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影响力,都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印度有潜力,人口红利、软件产业、国际支持都不缺,但光靠心理优势,成不了大事,真正的强大,是正视差距,埋头苦干。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印度除了极少数高知人士,其他包括高层精英,下至普通民众,
深夜故事篓
2025-05-25 18:08:33
0
阅读:0